共搜索到1000道有关“箴言 两章 空行 数目”的相关试题
381/1000
单选题

在公司年会表演中,有甲、乙、丙、丁四个部门的员工参演。已知甲、乙两部门共有16名员工参演,乙、丙两部门共有20名员工参演,丙、丁两部门共有34名员工参演。且各部门参演人数从少到多的顺序为:甲<乙<丙<丁。由此可知,丁部门有多少人参演?

A

16

B

20

C

23

D

25

正确答案:C
正确率:70.8%
易错项:B
知识点:代入排除思想
来源 【2017-广东-025】 展开解析
382/1000
单选题

c地为a、b两地直线道路上的一点,甲、乙两人9:00分别自a、b 两地同时出发匀速相向而行,甲的速度是乙的1.5倍,甲9:40到达c 地休息10分钟后继续向b 地前进;乙全程不休息,在10:40到达c 地,问甲、乙相遇的时间为:

A

10:00   

B

10:10   

C

10:20

D

10:30

正确答案:B
正确率:58.6%
易错项:C
知识点:追及、相遇
来源 【2024-联考/贵州-052】 展开解析
383/1000
单选题

作家肖伯纳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学者周国平则说“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寻求和创造,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去品味和体验”。
从哲学角度看,两个观点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认识过程

B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

C

人们的认识结果是由客体对主体的作用决定的

D

意识对于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

正确答案:D
正确率:50.5%
易错项:C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哲学
来源 【2012-国考-016】 展开解析
材料

某国承办了一次国际大赛,决定将赛事分配给该国的3个城市具体筹办。现有甲、乙、丙、丁、戊、己、庚7个候选城市通过了初选。根据要求,最终负责筹办的城市还需符合以下条件:
(1)甲和乙要么都入选,要么都不入选;
(2)丙与丁至多只能有一个入选;
(3)丙和甲至少要有一个入选。

384/1000
单选题

如果戊入选,那么下列哪两个城市也可能同时入选:

A

甲和丙    

B

甲和己

C

乙和丙

D

丙和己

正确答案:D
正确率:89.2%
易错项:B
知识点:朴素逻辑
来源 【2016-江苏C-095】 展开解析
材料

喜马拉雅山是目前地球上最高的山脉。其顶峰珠穆朗玛峰高达8848米,堪称世界之最。

近半个世纪以来,地质学家对喜马拉雅山进行了研究,特别是近20年来世界各国学者纷纷对青藏高原进行实地勘测,弄清了喜马拉雅山脉的来龙去脉。科学家们从喜马拉雅山的远古海底沉积层中找到了鱼龙、三叶虫、珊瑚、海藻等古海洋生物的化石标本,从而证明:早在4000~5000万年前,喜马拉雅山脉所处地区是一片湛蓝的大海。

众所周知,地球最上层约不到100公里的厚度是一层带有弹性的坚硬岩石,叫做岩石层,岩石层可以发生脆性断裂,形成为数不多的板块,板块之间可以作相对运动。根据板块大地构造假说,科学家们将全球岩石分为6个大板块,即欧亚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澳板块和南极板块。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就是由于欧亚板块和印澳板块的互相碰撞,使得沉积在海中的巨厚沉积岩褶曲隆起所致。这样古海便渐渐消失,代之以高耸入云的山脉。

科学家们经过测量,发现印澳板块至今仍在向北漂移,致使喜马拉雅山脉继续不断升高。近万年来,喜马拉雅山脉升高了500米,即以每年5厘米的速度在上升。一些地质学家认为,地球上的山脉是不会超过万米的。他们曾用生活中的一个例子作解释。()①我们用雪白细嫩的豆腐来“叠罗汉”,()①不需叠上几层,最底层的豆腐必将由于承受不了其上的压力而最终“垮台”。这个例子同样适用于山脉的升高。因为山脉的升高也像是“叠罗汉”,只不过是用泥土、岩石在不断堆积而已。在山体不断抬升之际,山底所承受的压力也是相应增大,一旦达到极限,偌大的山体就会像豆腐那样散架崩塌。经过推算,科学家们认为这个极限负荷是当山脉上升到10000米时的负荷。这一假说同样证明了地球上至今没有万米高山的原因。然而,喜马拉雅山脉还在不断上升,()②上升速度仍保持每年5厘米不变,()②不用25000年,高度将超过万米。到那时,喜马拉雅山脉是散架崩塌,还是继续高耸地球上,可以说至今还是一个谜。

385/1000
单选题

文中①~②处少了两对关联词,应填入的关联词是:

A

只要……就/如果……那么

B

如果……那么/如果……就

C

只有……才/因为……所以

D

如果……那么/如果……那么

正确答案:D
正确率:100.0%
易错项:统计中
知识点:说明文
来源 【2008-云南-036】 展开解析
386/1000
单选题

甲、乙两人同地同向直线行走,其速度分别为7千米/时、5千米/时。乙先走两小时后甲才开始走,则甲追上乙需:

A

4小时

B

5小时

C

6小时

D

7小时

正确答案:B
正确率:68.2%
易错项:D
知识点:追及、相遇
来源 【2011-安徽-005】 展开解析
387/1000
单选题

一个班级有50名学生参与选课,其中选了A课程的有31人,选了B课程的有24人,两门课程都未选择的有6人,同时选了AB两门课程的有多少人?

A

7

B

11

C

18

D

25

正确答案:B
正确率:87.5%
易错项:C
知识点:容斥问题
来源 【2014-江西(法检)-064】 展开解析
388/1000
单选题

如下图所示,木框里面有两个平面镜相互垂直。一束入射光射入木框内,经两个平面镜反射出去。则入射光与出射光的位置关系是:

xingguang

A

平行关系

B

垂直关系

C

相交关系,交角为锐角

D

相交关系,交角为钝角

正确答案:A
正确率:71.4%
易错项:C
知识点:光学
来源 【2015-广东县级及以上-081】 展开解析
389/1000
单选题

列联问题指的是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其中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必须依据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情况作答。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哪项中的两个问题属于列联问题:

A

你现在饿吗?你打算去哪吃饭?

B

你的属相是什么?你今年多少岁?

C

买房的合同签了吗?你去看房了吗?

D

你喜欢小动物吗?你妹妹喜欢小动物吗?

正确答案:A
正确率:77.3%
易错项:D
知识点:主特征分析
来源 【2014-新疆兵团-079/重庆下-076/黑龙江政法干警-082】 展开解析
390/1000
单选题

人类的选举制度出现了问题,其间充斥了太多的金钱和毫无意义的争辩。或许我们应将目光转向大自然,从中找寻选举的内涵,纠正或改善我们的制度。昆虫学家汤姆•西利建议我们应向蜜蜂学习。西利的研究表明,蜂巢是一个真正的民主社会,当蜜蜂需要找个新家时,地点的选择是由许多蜜蜂投票的,比如根据这一地点的大小、湿度和周围鲜花多少等“质量”参数。每只蜜蜂都用舞蹈投票,当跳某种舞蹈的蜜蜂数目足够多时,大多数的意见也就倾向于舞蹈所代表的地点。蜜蜂不仅投票决定“迁都”,在候选蜂后的决斗中,工蜂也会以某种方式干预“选举”的走向,选择出对整个蜂巢的发展最有好处的那位当女王。
下列哪项最适合做这段文字的标题:

A

聪明的蜜蜂

B

选举的内涵

C

蜜蜂的民主

D

人类的榜样

正确答案:C
正确率:66.7%
易错项:D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14-联考/安徽-040】 展开解析
会员充值
下载APP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客服电话
1568642867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