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绎作品,又称派生作品,指在已有作品的基础上,经过改编、翻译、注释、整理等创造性劳动而产生的作品。改编,是指改变作品,创作出具有独创性的新作品;翻译,是指将作品从一种语言文字转换成为另一种语言文字;注释,是指对文字作品中的字、词、句进行解释;整理,是指对内容零散、层次不清的已有文字作品或材料进行条理化、系统化的加工。
根据上述定义,以下不属于演绎作品的是:
《(红楼梦)经典诗句评析》
《罪与罚》中文版
《简·爱》电影剧本
《(左传)难点词汇释义》
关于“韦编三绝”
“韦编三绝”是说孔子读《易》次数之多,竟把编联简册的编绳翻断了多次。此语最早见于《史记·孔子世家》。
对“韦编”的“韦”如何理解?新版《辞海》的解释是:“韦,熟牛皮。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皮绳编缀,故曰韦编。”这种说法其实是错误的。其一,现代的形声字古代常常写作假借字,汉代文献中此例不胜枚举。汉代许慎《说文》有“经,织从丝也”。许慎所用的“从”,即今之形声字“纵”字的假借字。我们既知“纵”字在汉代实写作“从”,那么我们把汉人(司马迁)写的“韦编”读作“纬编”是合乎汉人用字常理的。纬编即编联简册的纬绳。因为古人常把纵横称作经纬,所以《说文》又称“纬,织横丝也”。简书的竹简是纵向排列的,犹如织布帛的经线,编联简册的组绳则是横向编联的,犹如织布帛的纬线。据此,把横向编联简册的组绳称作“纬绳”、“编纬”是理所当然的。其二,古代简书并不一定是用皮绳编缀的。陈梦家在《汉简缀述》中写道:“所用以编简札为册者,多为丝纶。有时写作‘编’。”荀勖《穆天子传》记“燕郡魏冢所出‘皆竹简素丝编’,《南齐书·文惠太子传》记襄阳古冢所出《考工记》‘竹简书,青丝编……’居延出土汉简册,则用麻绳。”毫无疑问,所谓“素丝编”“青丝编”都是指的丝绳。出土简册,则木简仅见用麻绳。除了“韦编三绝”的“韦”被译为皮绳外,尚不见任何关于用皮绳编联简册的记载和实物。
作者认为《辞海》对“韦编三绝”的“韦”字解释有误,不能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是:
孔子读《易》,竟然多次翻断了简册的编绳
把横向编联简册的组绳称作“纬绳”、“纬编”是理所当然的
既然“纵”字在汉代实写作“从”,那么把“韦编”写作“纬编”是合理的
因为古人常把纵横称作经纬,所以纬(韦)编即编联简册的纬绳
某次考试有20道选择题和20道判断题,每题答对得3分,答错得0分,不答得1分。考生小王成绩为82分,且他选择题的答错数比答对数多。问他判断题至少答对了多少道:
15
16
17
18
甲乙两公司签订钢铁买卖合同,并约定货到付款。甲公司交货前夕得知乙公司全部账户因民事纠纷已被冻结,遂决定暂不向乙公司交货。关于甲公司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因合同约定货到付款,甲公司能履行合同中的交货义务而不履行,属于违约行为
甲公司可以依法要求乙公司先付款再交货
甲公司决定暂不向乙公司交货后,应及时将此事告知乙公司
甲公司将暂不交货的决定告知乙公司后,买卖合同自行解除
小明比弟弟大10岁,而且小明比爷爷小他年龄的4倍,爷爷与小明年龄之和是弟弟年龄的18倍,问爷爷与弟弟的年龄之和比小明大多少岁:
58
62
60
65
有位作家说,要想使自己生活的扁舟轻驶,务必要让它_______的仅限于必不可少之物,不然轻则_______无以进,重则可能压沉自己的生活之舟。道理很明白,什么都舍不得撒手,往往_______什么都不得不_______。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装载 徜徉 致使 割爱
装载 徘徊 致使 舍弃
承载 徜徉 导致 割爱
承载 徘徊 导致 舍弃
某游戏击中一次加1分,如果连续击中,从第二次击中开始是前一次得分的2倍。小明在游戏中共得到了74分,那么他最多连续击中________次。
4
5
6
7
扎小羊灯 之于( )相当于 剪福字窗花 之于( )
灯笼 桃花
喜乐 过年
小羊 窗户
细绳 剪刀
我们知道地球带的是负电荷,如果在赤道上方有一竖直的避雷针,当有带正电荷的乌云经过避雷针上方时开始放电,那么地磁场对避雷针的作用力方向为:
正东
正南
正西
正北
王平是凤凰公司的经理,李强的所有朋友都在凤凰公司工作。胡斌是李强的朋友。凤凰公司中有些职工来自湖南,凤凰公司所有的职工都是大学生。
据此,我们可以知道:
李强有一些学历不高的朋友
胡斌是大学生
胡斌来自湖南
王平与李强是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