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毕飞宇提及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时说,作家的写作不是盲目的,写作一定有它的指向,这个指向无非是两个方面,一个是理性诉求,第二个就是美学标准。所谓写作,就是向自己心中的那个美学标准靠近的一个过程。没有一个母亲能把自己的美学标准生给自己的子女,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美学标准是需要建立的
要在心中逐步建立起美学标准
必须是这个人自己去建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美学标准
以下关于作品和创作者对应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魔笛》——莫扎特
《家》——老舍
《最后的晚餐》——达·芬奇
《灵与肉》——张贤亮
不像围棋是有胜负关系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量化,诗歌所展现的语言的优美与丰富的人类内心世界,永远无法被量化、被标准化。人工智能在“阅读”上可以远远超出所有诗人,能够识别出哪些词是高频的,可以按照基本的诗歌规则组合出一首诗,但这种组合不是创作。在这个意义上,无法区别的,是糟糕的作品与机器人写的作品。如果把杜甫的诗和机器人写的诗混在一起,肯定容易区分。
对于人工智能的创作,作者的看法是:
人工智能创作的作品质量会超过人类的作品
人工智能的创作尚不能量化和标准化人类的内心世界
人工智能的创作不足以与人类的作品媲美
人工智能的创作前景无限好
科普创作历来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相应的人力物力投入,而且还需要作者巨大的精力和时间投入。要培养青年科普作者,解决人才断层问题,就需要遵循科普创作的特点和规律。比如,进一步明确科普创作的地位,将其放到与科学研究、科技推广等同等的地位予以重视,或者建立科普人才的培养机制等。
关于这段文字,以下理解准确的是:
科普创作需要多方面的巨大投入
科普作者应当遵循科普创作的特点和规律
科学研究、科技推广比科普创作更重要
建立科普人才的培养机制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两年前甲的年龄是乙的两倍,五年前乙的年龄是丙的三分之一,丙今年11岁,问今年甲多少岁:
12
10
7
5
我们知道地球带的是负电荷,如果在赤道上方有一竖直的避雷针,当有带正电荷的乌云经过避雷针上方时开始放电,那么地磁场对避雷针的作用力方向为:
正东
正南
正西
正北
AB两点间有一条直线跑道,甲从A点出发,乙从B点出发,两人同时开始匀速在两点之间往返跑步。第一次迎面相遇时离A点1000米,第三次迎面相遇时离B点200米,此时甲到达B点2次,乙到达A点1次,问AB两点间跑道的长度是多少米?
1400
1500
1600
1700
某市出租车价格为:2公里以内8元,超过2公里不足5公里的部分,每公里2元;超过5公里不足8公里的部分,每公里3元;8公里以上的部分,每公里4元;不足1公里按1公里计算。某位乘客乘坐出租车花了20元,该出租车最多行驶了多少公里?
7
8
9
10
某工厂接了一批订单,要生产2400件产品。在开始生产10天后,由于工艺改进每天多生产30件产品,结果提前2天交货,问该厂没有改进工艺前,每天能生产多少件产品?
100
120
150
180
小张和小王从16楼下到1楼,小张走楼梯,每层楼有32级台阶,他每分钟能走80级。小王坐电梯,每上下1层用时10秒钟,每次开关门上下人共用时20秒钟,小张开始下楼的时候,小王乘坐的电梯刚下到16层,而在小王乘坐电梯下行的过程中,电梯又停下来上下人了5次。问小王坐的电梯到1层之后,还要等多长时间小张才能到1层?
不到一分钟
1~2分钟
2~3分钟
3~4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