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文艺作品与其著作者对应正确的是:
肖邦——《命运交响曲》
达·芬奇——《物种起源》
卢梭——《忏悔录》
狄更斯——《悲惨世界》
①一项调查显示,76.5%的受访者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了,受访者认为年轻人语言贫乏的表现是基本不会使用诗句(61.9%)和不会用复杂的修辞手法(57.6%)。亦如以往所有关于汉语命运的讨论,总是要有一个“替罪羊”被推出来,在许多受访者口中,这次轮到了网络语言。
②网络带给传统语言生活最大的改变,是大大加速了互联互通的效率,把每位网民都推向了______的广场,使面向公共空间说话,从少数精英的特权变成了人人可享的服务,网络大大加速了语言发展和演变,激发了全民的语言热情。然而,全民进入网络空间,难免______;来得太快,难免让人不适应,自然也带来焦虑。这种焦虑是全方位的,伦理的(如隐私),经济的(如虚拟货币),文化的,自然也少不了语言本身的。
③语言规划学的研究告诉我们,什么样的语言生活,塑造什么样的语言样态,也就培育什么样的语言能力。古诗词和复杂灵动的修辞有其恒久的价值与魅力,但不要忘记,在唐诗宋词滥觞的岁月,它们也是因适应当时的文人语言生活才获得发展的。回到今天,不论线上线下,我们都很难要求话语里也三句一成语,五句一典故,而恰恰相反,不同于直接生硬的引用,在这个网络时代,有恒久魅力的经典语言文化在以新的方式焕发生机。《经典咏流传》把古诗词唱出来,新造成语用四字格描述今人情绪,《中华新韵》让古体诗用普通话读着也有味道,突然爆火的夸夸群更让灵动的修辞炫出了天际,如此种种不胜枚举。模因理论告诉我们,经典的文化元素会在每个时代流行,其表现方式不同而已。语言生活依然在有序发展,我们的语言也很好地适应着语言生活。
④因此可以说,社会的语言能力并没有退化,而要进一步提高个体的语言能力,则有赖于建造良好的语言环境。给予有效的引导,而非强制的教育,没有语言使用的环境,就没有语言能力的提升,很多当代作家回忆,他们的写作能力在大学时获得了巨大发展,不因种种课程,纯是向家人、恋人、好友大量写信锻炼了语言的风格和魅力。我国的应试文化和教育现状让青少年很少有机会自由地使用语言,表情达意,言说心声。恰恰是网络空间,给了他们这样的机会。语言生活规划者需要做的就是鼓励更多优秀的语言作品产出,压制极少数低俗恶俗的词汇与表达方式,把最大的自由空间还给每一个语言使用者,去激发语言创造的热情。
⑤另外,有四分之三的受访者建议青年训练自己的语言,这实在是可喜的现象,证明全社会的语言意识正在觉醒,意识到语言和语言生活是需要规划,需要建设的。相信人人努力,营造自由开放,又有引导的语言生活,就可以既做心口一致的君子,也做美言美语的贤人。
作者举出《经典咏流传》与《中华新韵》的例子,目的在于( )。
说明中国传统语言具有恒久魅力的原因
说明现代人应该从传统语言中汲取精华
阐述经典语言在网络时代同样焕发生机
阐述经典文化元素在每个时代都会流行
以下关于作品和创作者对应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魔笛》——莫扎特
《家》——老舍
《最后的晚餐》——达·芬奇
《灵与肉》——张贤亮
我国古代大有慷慨悲歌之士,下列诗句与作者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亲射虎,看孙郎——苏轼
生子当如孙仲谋——辛弃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李煜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
“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该诗句的作者是:
李清照
欧阳修
李商隐
苏轼
国产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从古典名著《西游记》中汲取灵感,凭借优良的制作技术和丰富的视觉效果,塑造了与传统《西游记》完全不同的全新人物形象,它昭示了一条将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的国产动画电影发展道路,是一部符合“互联网+”时代要求,整合中国与国外动画资源,具备世界眼光的影片。
其创作过程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事物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对规律的认识与改造是其成功的源泉
创造性思维是其成功的源泉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和联系的环节
从一般视角看,充分陈述法律理由有助于促进公正,但本书《司法的逻辑:实践中的方法与公正》作者却提出:司法中是应该作出法律论证,但这种法律论证不应该追求“充分”。为什么?首先,“充分”是指除了运用细节化的明确法律规定和一般形式逻辑推理加以论证这两种方式之外,对其他辅助性论证资源的大量使用,辅助性论证资源则主要包括说理方法、经验常识、法律原理。多数情况下,仅仅运用细节化的明确法律规定及一般形式逻辑推理,这种论证只会让人感到“本来如此”,而要实现“很有道理”的论证,则势必需要不断地使用说理方法、经验常识和法律原理等。
然而,作者经过研究后发现:其一,人们关于“说理方法”的日常经验,本身就是复杂的,比如中国古代的许多经典文本,以模糊思维和飘逸说理为特征,典型如《论语》《老子》,而西方许多经典文本,却以分析思维和精细说理为特征,两种思维说理明显不同;其二,日常生活的论证语境和法律过程的论证语境存在较大区别,后者比前者更凸显利益以及是非立场的纠葛,参与者及旁观者对后者中的论证,审视、期待、要求显然更高,从“经验常识”展开理由论证,总会引发新的疑问和追问;其三,在法学话语及法律实践话语中,关于“法律原理”的争论不胜枚举,在中国法学甚至世界法学中,几乎难以看到一个法律原理未曾遭遇反论,且法律原理常涉及规范问题,注定在价值上有主观性。
因此,作者的结论是:法律论证是否充分与争议的化解、裁判的正当性、司法公正之间均没有必然的联系,而“单纯”的法律论证,仅适用细节化的法律规定及一般形式逻辑,以展现法律裁判的理由,是最理想的,它清晰明确、难以质疑,几乎能最好、最有效地抵挡外部裁判异议。
上文中提及的“本书作者”对司法中充分进行法律论证的态度是:
赞成
不赞成
不置可否
怀疑
中国称城市化过程为“城镇化”,并提出要走出一条城乡协调、工农互补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但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正在发生着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市化过程,人口向城市快速转移。据统计,从1979年到2012年,中国城市化率从17.9%提高到52.6%,平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城镇常住人口增加了5.3亿人以上。
我国的城市化基本上是沿着两条路径同步前进。一条是扩大县城、中心镇的规模,吸引和驱动县域内农村人口向这些地点集中。这种路径或可称为“农村城镇化”,即农村的城市化,这直接体现为镇的数量增加以及居住人口的增多。2002年,我国建制镇数量第一次超过了乡的数量,小城镇发展出现________;2005年,全国建制镇数量占全部乡镇数量的比重达到53.7%。另一条路径是将大中城市向外扩张,把周围农村郊区化,这一路径或可称为“城市郊区化”。根据统计,全国市辖区的数量从1998年的737个增加到2011年的857个。国家发改委2013年在辽宁、湖南等12个省进行调研时发现,近几年一些地方纷纷着手打造新城。调查显示,12个省会城市平均一个城市要建4.6个新城新区;144个地级城市中,有133个要造新城,城市郊区化无疑在其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农村城镇化与城市郊区化虽然在城市化目标上是一致的,但是过程和内容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农村城镇化主要表现为城市空间的生长过程,因为无论是县城还是中心镇的城市化水平都较低,将周围农村纳入其范围之内,都需要按照新的标准来全方位地提升整个区域的城市化水平。在这些新兴城市中,空间的城市化、人的城市化以及治理的城市化需要同步进行,但城市化的各个主体自身积累的经验和知识都很有限。相比之下,城市郊区化主要表现为原有城市空间及其治理框架的扩展。由于大中城市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治理模式,可以利用现成的经验和知识来应对新的问题,然而尽管有经验可循,这些城市也面临着如何将现有的治理框架扩展到更大区域、更多居民的问题。
根据文意,作者认为推进城市化进程中的难点在于:
寻求城乡协调工农互补的城市化道路
发现更多不同种类的城市化实施路径
各级政府必须加大城市化建设的投入
要在空间、人及治理方面均实现城市化
电影修复需要将技术和艺术巧妙结合。老电影具有鲜明的年代特征,比如胶片画面的颗粒度、具有年代感的影片色调等。在解决这类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影片的历史艺术性,不能一味追求修复效果,把影片修复得太新。对影片做降噪处理时,也并非把噪点降到最低就是好的修复效果,而是需要把握好降噪的程度,抑制住令观众感到不适的噪点,保留下影片画面原有的颗粒质感。对影片做调色处理时,要充分尊重老旧影片的色彩特点,通过调色改善画面层次、偏色、变色和褪色等问题,不能对影片在色调上做二次创作而改变老影片的原有风格,需要真实还原老电影的“旧颜”。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老电影修复的技与艺
让老电影重焕“旧颜”
电影修复,让经典不褪色
电影修复,没那么简单
大地的深处,一粒粒种子正悄然从土壤中苏醒。它们曾在土壤的怀抱中沉睡,身上_________着生命的力量。在被称为“种子诺亚方舟”的国家作物种质库里,借助科技的力量,无数跨越时空的种子在此“_________”。
国家作物种质库有几个特点:第一是容量大——拥有150万份的总容量,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国家级农作物种质资源库;第二是保存方式体系化,它囊括了现在所有植物种质资源保存的技术条件,包括低温种子保存、试管苗保存、超低温保存和DNA保存;第三是实现了自动化信息化管理。
农稳社稷,种子为基。作物种质资源是支撑粮食丰收的一个重要基础——正如国家作物种质库的设计理念“承接上苍之甘露,孕育万物之繁衍”。因此,种质资源库的使命就是长久、安全地保存好这些种质资源,为农业发展提供支撑。
种质资源最主要的保存方式是低温种子保存,国家作物种质库采用低温和45%以下相对湿度保存种子。全球约有90%的种质资源是以种子形式保存的。种质资源保存的方式还有超低温。超低温保存需要用到的工具是液氮罐,国家作物种质库的一个液氮罐大概能够保存1万份种质资源。
像香蕉这些没有种子的作物,通常是把一棵一棵的植株种到种质资源圃里保存,这是无性繁殖作物种质资源非常重要的一种保存方式。但是植株在露天环境中,会面临自然灾害以及病虫害威胁。为了应对这个情况,在种质资源圃保存的基础上,配套超低温保存,把植株的一些关键组织取下来,经过一系列处理后,放到的液氮里去,这样就能够永久保存下来。
芒果等热带水果也需要液氮保存。虽然芒果有种子,但很多芒果果核很大,不能忍耐脱水、不能耐受低温,所以一般也不能放在低温种子库保存,就需要把芒果种子的胚,即生长点取下来,经过一系列处理之后放到液氮里保存。
种质资源还可以采用试管苗保存。把植株的茎尖等生长点取下来,放在瓶子里——瓶子下面有看上去像果冻一样的培养基,它能提供营养让茎尖在上面慢慢生长。超低温和试管苗,主要都是用来保存无性繁殖作物和一些多年生的作物。如果作物方便转化成试管苗,那么就会用这种方式来保存。如果不太方便转化成试管苗,作物就先在液氮罐里进行超低温保存。
试管苗方式保存的种质资源处在活跃的生长状态。试管苗属于真正的“温室里的花朵”,但是如果需要的话,把它们从瓶子里拿出来以后,再经过一些“锻炼”,就可以迅速恢复生产。种子在瓶子里是在不断生长的,因此也会不断消耗,当培养基的营养用完之后,或苗子长“老”了之后,就需要把它的生长点再拿下来,换一个瓶子,让它的生命周而复始无限循环下去。
每一粒种子都承载着生命的希望,从一粒小小的种子到丰收的田野,这是一场科技与自然的默契合作。国家作物种质库不仅是种子的守护者,更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基石。这些看似平凡的种子,正汇聚成中华民族的繁荣根基,支撑着农业强国的梦想。
作者在介绍国家作物种质库诸多特点时,重点说明的是:
容量大且独一无二
保存方式齐备完善
管理方式精准智能
设计理念别具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