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搜索到1000道有关“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水下考古中心”的相关试题
811/1000
单选题

在一项研究中,研究者发现由于关于慢阻肺(慢性阻塞性肺炎)的刻板印象根深蒂固,有可能导致罹患这种疾病的女性患者不能被及时确诊。研究者请192位医生诊断一批中年患者,他们是长期咳嗽以及有吸烟史的男性或女性。在初次检查中,只有49%的女性患者被诊断为慢阻肺,而男性患者则达到了64.6%的诊断率。随后,研究者提供了指向慢阻肺的医学检验报告,这时诊断率的性别差距缩小了,但仍然没有完全消失。
文段中“刻板印象”指的是:

A

女性患慢阻肺疾病的可能性较小

B

女性患慢阻肺不容易被诊断

C

男性由于吸烟史导致患慢阻肺

D

男性患慢阻肺很容易被诊断

正确答案:A
正确率:81.6%
易错项:B
知识点:细节判断题
来源 【2019-江苏A-029/江苏B-025】 展开解析
812/1000
单选题

研究者对一万名平均年龄65岁的男女进行追踪研究,评估他们是否存在抑郁以及中风发病情况。研究开始时这些人均无中风史。研究发现,持续存在重度抑郁症状与中风风险增加一倍以上相关,而那些无抑郁症状或症状较轻的参与者的中风风险则并未增加。曾经存在重度抑郁症状的患者,即使其症状在访谈期间已然缓解,他们的中风风险仍然与那些始终存在重度抑郁症状的人相比无显著差异。
以上陈述如果为真,可以推出:

A

重度抑郁症极有可能会发展演变为中风

B

中风患者人群中患抑郁症的几率也比较高

C

正患有或曾患有重度抑郁均是中风的风险因素

D

抑郁和中风作为老年常见疾病,经常一起发病

正确答案:C
正确率:89.5%
易错项:A
知识点:日常结论
来源 【2016-北京-097】 展开解析
813/1000
单选题

服药能否提高一个人对于音高的识别能力?近来一项国外研究对此做出了肯定的回答,研究者将试验参与者分为两组:第一组服用了丙戊酸,第二组服用了安慰剂,所有的试验参与者均未接受过系统的音乐训练,结果发现,在识别音高测试中,第一组的正确识别率更高。研究者据此认为,通过药物治疗可以改善人们对于音高的识别能力。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研究人员的上述结论:

A

第一组试验参与者比第二组的人数多

B

第一组试验参与者与第二组的平均年龄不同

C

第一组试验参与者裸耳听力测验成绩高于第二组

D

第一组试验参与者中父母从事音乐工作的比例较高

正确答案:C
正确率:52.7%
易错项:D
知识点:削弱反驳型
来源 【2017-四川下-077/重庆下-092】 展开解析
材料

光可分为可见光段和不可见光段两大类,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为380~760纳米,其中380~500纳米范围的光,我们的视网膜感知为蓝色,称之为“蓝光”。蓝光是自然光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室内的人造蓝光来源则包括荧光灯(日光灯和节能灯)、发光二极管(LED灯)和电子设备的显示屏。蓝光对视网膜敏感性最高、穿透力最强,对视网膜可造成光化学损害,加速黄斑区细胞的氧化损伤。一般情况下,如果要对视网膜细胞产生危害,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波长在450~500纳米的蓝光;超过1500勒克斯的照度;持续直射3小时以上。而我们平常使用的电子屏幕一般是波长在460~470纳米的蓝光,可电子屏幕最大亮度也不会超过600勒克斯,更别提3小时不闭眼直视了。
相比于蓝光是否损害视力,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它对昼夜节律的影响。视网膜中的光敏感神经节细胞对蓝光最为敏感,而它与昼夜节律的调控中枢——视交叉上核相连。因此,蓝光对昼夜节律的影响比其他颜色的光都强。在白天,蓝光照射有利于提振精神。一项研究表明,早上接受1小时低强度蓝光照射能够加快反应速度,提神效果超过喝两杯咖啡。但在晚上,蓝光会延迟生物钟,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影响睡眠。
很多人有睡前玩手机的习惯,这会不会影响睡眠呢?不久前,美国科学家进行了一项实验,研究手机光照对褪黑激素的影响。该研究发现,只有当蓝光照度足够高时才会影响褪黑激素水平:对于成年人来说,影响褪黑激素分泌的最低光照强度是85勒克斯,对于青少年则是71勒克斯。这大约等同于一个平板电脑的光照强度,手机光照没那么强。但该研究还发现,如果长时间暴露于低照度蓝光下,褪黑激素分泌也会被抑制。有趣的是,亮度更高的电视屏幕似乎并不会抑制褪黑激素分泌。这可能是因为我们看电视时一般距离屏幕较远,视网膜接受的蓝光的量并不多。虽然手机屏幕亮度很低,但它距离眼睛很近,因此它对褪黑激素分泌的影响是难以忽略的。
此外,蓝光对不同年龄段的人影响不同。光通过晶状体进入视网膜,晶状体对蓝光有一定过滤作用。随着年龄增长,我们眼睛的晶状体会自然变黄,吸收更多蓝光,从而导致蓝光透过率下降。儿童的晶状体澄清透明,蓝光透过率很高。因此,蓝光对儿童的影响更大。大量研究表明,过多使用电子设备会对儿童的视力和睡眠质量造成很大影响。这或许不能片面地归咎于蓝光,但限制儿童面对屏幕的时间显然很有必要。


814/1000
单选题

以下哪项研究结果最能支持“应限制儿童面对屏幕的时间”?

A

在孩子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后,检查他们的视力,发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B

在我国0~6岁的孩子中,有66.6%每天玩平板电脑或手机的时间是1.5~2小时

C

人类之所以能够感受到五彩缤纷的世界,蓝光起到了关键作用

D

高照度的高能蓝光会先引起光敏感细胞死亡,再引起视网膜黄斑变性,继而导致视力逐渐下降甚至完全丧失,这种伤害往往不可逆转

正确答案:A
正确率:50.3%
易错项:D
知识点:细节判断题
来源 【2023-北京-053】 展开解析
材料

xingguang

815/1000
单选题

表中所列国家中,2003年研究与发展经费最多的国家是:

A

日本

B

新加坡

C

美国

D

德国

正确答案:C
正确率:80.0%
易错项:B
知识点:直接找数
来源 【2009-北京社招-132】 展开解析
816/1000
单选题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包括狩猎和徒步旅行在内的人类活动正在促使世界各地的哺乳动物在夜间变得更加_______,表现出夜行性增强的趋势。因为只有在这个时候它们才不太可能碰到人类,这种转变所造成的后果尚不清楚,但科学家怀疑,这可能会_______到一些动物种群的生存。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敏感  影响

B

亢奋  侵犯

C

活跃  威胁

D

冲动  妨碍

正确答案:C
正确率:91.1%
易错项:A
知识点:解释关系,主谓宾关系
来源 【2021-山东-014】 展开解析
817/1000
单选题

表演型人格又称寻求注意型人格,是一种以过分情感化和夸张的言行吸引他人注意的人格。具有表演型人格的人易感情用事,自我中心,情绪多变,以致难以与周围人保持正常的社会关系。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与表演型人格无关的是:

A

小邓喜欢穿奇装异服,希望吸引别人的注意

B

小王具有表演才能,讲话时手舞足蹈、表情丰富

C

小刘在人际交往受挫折时,表现出歇斯底里行为

D

小顾没有几个知心朋友,但他经常说自己有很多知心朋友

正确答案:D
正确率:53.2%
易错项:B
知识点:核心成分分析
来源 【2023-浙江A-090/浙江B-068/浙江C-098】 展开解析
818/1000
单选题

一项包含20名受试者的研究中,所有受试者第一晚都在几乎全黑的房间入睡。第二晚,一半受试者在明亮的房间入睡,一半受试者仍然在几乎全黑的房间入睡。在受试者睡眠期间,研究人员对他们的脑电波和心率进行了记录,同时还开展了其它测试项目。结果显示,在光照环境下入睡的受试者整晚心率都偏高。研究人员由此认为,睡眠时的光照会对人的心血管产生不利影响。
以下哪项为真,最能支持研究人员的观点?

A

研究发现开灯睡觉有17%的几率导致体重增加

B

较强的光照会对睡眠者的心率产生不利影响

C

睡眠时的光照会使睡眠者的神经系统兴奋

D

研究中所有的受试者在受试前都心率正常

正确答案:D
正确率:68.3%
易错项:B
知识点:加强支持型
来源 【2023-湖北选调-083】 展开解析
819/1000
单选题

甲系某地不动产登记中心工作人员,利用收取买房托管资金等职务便利,采取收取托管资金不入账等方式,非法获取人民币6000多万元,并用于个人奢侈消费,至案发时已挥霍殆尽。甲的行为构成:

A

贪污罪

B

挪用公款罪

C

私分国有资产罪

D

滥用职权罪

正确答案:A
正确率:30.3%
易错项:B
知识点:刑法
来源 【2023-上海A-110】 展开解析
820/1000
单选题

最近,主打白噪音的助眠产品引起很多人的兴趣。有人认为,白噪音可以掩盖环境中干扰性的刺激,有助于促进睡眠、改善睡眠质量。但研究者对此持怀疑态度,认为白噪音可改善睡眠的研究证据不足,持续白噪音甚至会对睡眠造成影响。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不能支持研究者的观点?

A

持续暴露在白噪音下,听觉系统会不断将声音信号转换成神经信号,上传大脑,大脑会持续保持活跃,无法充分休息

B

持续的白噪音会引起听力的损害,甚至会导致认知功能障碍,严重者还会导致失眠或嗜睡

C

白噪音会使健康志愿者睡眠期间脑电波的循环交替模式显著改变,这意味着健康人睡眠结构受到干扰

D

白噪音掩盖环境中干扰性的刺激,也会掩盖环境中有意义的声音,可能对人的生活甚至对生命造成威胁

正确答案:D
正确率:85.2%
易错项:C
知识点:加强支持型
来源 【2022-国考市地-101/国考副省-106】 展开解析
会员充值
下载APP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客服电话
1568642867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