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搜索到1000道有关“时辰药动学是研究机体的生物节律对”的相关试题
821/1000
单选题

经济学含有这样一种信念——人类当下的经济生活具有理性的基础。但是,只要我们承认货币是社会权力的物化形式,那么,人与人之间的感性斗争就是不可避免的。___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利益是最讲究实际的

B

交换实际上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

C

这一重大发现引导哲学走向一场革命

D

经济学对于理性的信念其实是一种幻想

正确答案:D
正确率:79.9%
易错项:A
知识点:语句填空题
来源 【2019-浙江A-050/浙江B-110】 展开解析
822/1000
单选题

为什么语言要学,_______要用很大的气力去学呢?_______语言这东西,_______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我们还要多多吸收外国的新鲜东西,_______要吸收他们的进步道理,而且要吸收他们的新鲜用语。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而且    所以    不是    不单

B

并且    所以    怎么    不但

C

并且    因为    不是    不但

D

而且    因为    怎么    不单

正确答案:C
正确率:87.9%
易错项:D
知识点:递进关系,轻重
来源 【2012-天津-025】 展开解析
823/1000
单选题

最近,主打白噪音的助眠产品引起很多人的兴趣。有人认为,白噪音可以掩盖环境中干扰性的刺激,有助于促进睡眠、改善睡眠质量。但研究者对此持怀疑态度,认为白噪音可改善睡眠的研究证据不足,持续白噪音甚至会对睡眠造成影响。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不能支持研究者的观点?

A

持续暴露在白噪音下,听觉系统会不断将声音信号转换成神经信号,上传大脑,大脑会持续保持活跃,无法充分休息

B

持续的白噪音会引起听力的损害,甚至会导致认知功能障碍,严重者还会导致失眠或嗜睡

C

白噪音会使健康志愿者睡眠期间脑电波的循环交替模式显著改变,这意味着健康人睡眠结构受到干扰

D

白噪音掩盖环境中干扰性的刺激,也会掩盖环境中有意义的声音,可能对人的生活甚至对生命造成威胁

正确答案:D
正确率:85.1%
易错项:C
知识点:加强支持型
来源 【2022-国考市地-101/国考副省-106】 展开解析
824/1000
单选题

研究显示,约200万年前,人类开始使用石器处理食物,例如切肉和捣碎植物。与此同时,人类逐渐演化形成较小的牙齿和脸型,以及更弱的咀嚼肌和咬力。因此研究者推测,工具的使用减弱了咀嚼的力量,从而导致人类脸型的变化。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研究者的观点:

A

对与人类较为接近的灵长类动物进行研究,发现它们白天有一半时间用于咀嚼,它们的口腔肌肉非常发达、脸型也较大

B

200万年前人类食物类型发生了变化,这加速了人类脸型的变化

C

在利用石器处理食物后,越来越多的食物经过了程度更高的处理,变得易于咀嚼

D

早期人类进化出较小的咀嚼结构,这一过程使其他变化成为可能,比如大脑体积的增大

正确答案:B
正确率:80.7%
易错项:D
知识点:削弱反驳型
来源 【2017-国考副省-110/国考地市-105】 展开解析
825/1000
单选题

最新研究显示,常喝绿茶有益心血管。研究者对十万余名参与者进行了为期七年的跟踪研究。参与者被分成两组:有喝绿茶习惯者(即每周喝绿茶三次以上的人)和没有喝绿茶习惯者(即从不或每周喝绿茶次数不到三次的人)。研究者发现,与没有喝绿茶习惯者相比,有喝绿茶习惯者患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低20%,死于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低22%。
以下各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结论的是:

A

与常喝绿茶的人相比,从不吸烟者患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低14%

B

绿茶中含有的黄酮醇类,具有预防血液凝块及血小板成团的作用

C

绿茶中的儿茶素和多种维他命成分,可有效延缓衰老、预防癌症

D

习惯喝绿茶组的参与者其年龄普遍大于无喝绿茶习惯组的参与者

正确答案:B
正确率:79.8%
易错项:D
知识点:加强支持型
来源 【2020-联考/河南-085】 展开解析
826/1000
单选题

在一项研究中,研究者发现由于关于慢阻肺(慢性阻塞性肺炎)的刻板印象根深蒂固,有可能导致罹患这种疾病的女性患者不能被及时确诊。研究者请192位医生诊断一批中年患者,他们是长期咳嗽以及有吸烟史的男性或女性。在初次检查中,只有49%的女性患者被诊断为慢阻肺,而男性患者则达到了64.6%的诊断率。随后,研究者提供了指向慢阻肺的医学检验报告,这时诊断率的性别差距缩小了,但仍然没有完全消失。
文段中“刻板印象”指的是:

A

女性患慢阻肺疾病的可能性较小

B

女性患慢阻肺不容易被诊断

C

男性由于吸烟史导致患慢阻肺

D

男性患慢阻肺很容易被诊断

正确答案:A
正确率:81.6%
易错项:B
知识点:细节判断题
来源 【2019-江苏A-029/江苏B-025】 展开解析
827/1000
单选题

研究者对一万名平均年龄65岁的男女进行追踪研究,评估他们是否存在抑郁以及中风发病情况。研究开始时这些人均无中风史。研究发现,持续存在重度抑郁症状与中风风险增加一倍以上相关,而那些无抑郁症状或症状较轻的参与者的中风风险则并未增加。曾经存在重度抑郁症状的患者,即使其症状在访谈期间已然缓解,他们的中风风险仍然与那些始终存在重度抑郁症状的人相比无显著差异。
以上陈述如果为真,可以推出:

A

重度抑郁症极有可能会发展演变为中风

B

中风患者人群中患抑郁症的几率也比较高

C

正患有或曾患有重度抑郁均是中风的风险因素

D

抑郁和中风作为老年常见疾病,经常一起发病

正确答案:C
正确率:89.3%
易错项:A
知识点:日常结论
来源 【2016-北京-097】 展开解析
828/1000
单选题

服药能否提高一个人对于音高的识别能力?近来一项国外研究对此做出了肯定的回答,研究者将试验参与者分为两组:第一组服用了丙戊酸,第二组服用了安慰剂,所有的试验参与者均未接受过系统的音乐训练,结果发现,在识别音高测试中,第一组的正确识别率更高。研究者据此认为,通过药物治疗可以改善人们对于音高的识别能力。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研究人员的上述结论:

A

第一组试验参与者比第二组的人数多

B

第一组试验参与者与第二组的平均年龄不同

C

第一组试验参与者裸耳听力测验成绩高于第二组

D

第一组试验参与者中父母从事音乐工作的比例较高

正确答案:C
正确率:52.4%
易错项:D
知识点:削弱反驳型
来源 【2017-四川下-077/重庆下-092】 展开解析
829/1000
单选题

与其它生命形式一样,适宜、稳定的自然环境,是人类文明得以存在和延续的重要外部条件。纵观地球生命的进化史,仅仅由于温度、水汽循环或者氧气含量的变化超出了当时地球生命的承受范围,就造成了四次生物大灭绝事件。我们人类的形成历史仅有500万年,在此期间,虽然没有发生过像前四次生物大灭绝那样剧烈的环境变化,但是作为文明程度日益提升的人类,即使拥有了其它生物无法比拟的改造环境能力,却仍然在适应环境上表现出了极大的弱点,比如对温度的耐受性不高、对光照十分敏感、容易因环境的变化引发各种疾病等等,可以说人类在大自然面前仍然非常脆弱。
这段文字主要说的是:

A

人类文明的发展是个漫长的过程

B

人类文明的形成与存在并不容易

C

自然环境是人类文明存在的基础

D

人类将面临着大自然的严峻考验

正确答案:B
正确率:40.7%
易错项:C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22-联考/福建-048】 展开解析
830/1000
单选题

近日,研究人员在对实验鼠的神经回路进行分析中,发现导致特发性震颤的致病基因。研究人员分析了行走时下半身出现强烈震颤的实验鼠的基因及其中枢神经系统,发现实验鼠的“Teneurin-4”基因出现变异,导致神经细胞的轴突外没有形成髓鞘。神经类似电线,轴突相当于电线中的导线,而髓鞘如同覆盖在导线外的绝缘层。研究员认为,实验鼠是由于髓鞘没有正常形成,导致神经回路“短路”,才出现震颤症状。研究人员据此得出结论,人类发生这种震颤的原因也是相同的。
研究人员的论证要想成立,最需要补充以下哪项作为前提:

A

研究发现,“Teneurin-4”基因功能受到抑制的转基因实验鼠也存在髓鞘发育不全的状况

B

人类也有功能相同的“Teneurin-4”基因

C

特发性震颤一直被认为是由基因导致的,但与此相关的具体基因及其引发症状的详细机制此前一直不明

D

患有特发性震颤疾症的人类与实验鼠发病时的症状相同

正确答案:B
正确率:68.8%
易错项:D
知识点:前提型
来源 【2013-河南-072】 展开解析
会员充值
下载APP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客服电话
1568642867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