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搜索到1000道有关“小麦 的中文名同名作品 作者 1964年出生”的相关试题
261/1000
单选题

高中生∶大学生∶研究生

A

青年∶中年∶老年

B

晨曦∶骄阳∶夕阳

C

高原∶深山∶沟壑

D

月相∶月满∶月亏

正确答案:A
正确率:82.5%
易错项:B
知识点:逻辑关系--全异
来源 【2009-云南-071】 展开解析
262/1000
单选题

文学作品离不开现实生活,没有深入体验生活的人是不可能写出优秀作品的。因此:

A

诗人、小说家不可能年轻

B

创作小说都是老人们的事

C

要创作小说必须有足够的生活经验

D

创作小说要靠运气

正确答案:C
正确率:76.5%
易错项:D
知识点:日常结论
来源 【2008-重庆-082】 展开解析
263/1000
单选题

一名工人加工一批产品,他每加工出一件正品,得报酬0.75元,每加工出一件次品,罚款1.50元。这天他加工的正品是次品的7倍,得报酬11.25元。那么他这天加工出多少件次品:

A

13

B

7

C

3

D

1

正确答案:C
正确率:57.9%
易错项:B
知识点:方程思想
来源 【2010-河北-034】 展开解析
264/1000
单选题

下列文学作品没有使用方言的是:

A

《海上花列传》(韩邦庆)

B

《凤凰涅槃》(郭沫若)

C

《秦腔》(贾平凹)

D

《白鹿原》(陈忠实)

正确答案:B
正确率:72.1%
易错项:A
知识点:文学常识
来源 【2018-联考/安徽-045】 展开解析
265/1000
单选题

下列作品与评价对应不正确的是:

A

《桃花扇》——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B

《石头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C

《儒林外史》——一部儒林,终之以琴,滔滔天下,谁是知音

D

《聊斋志异》——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

正确答案:D
正确率:23.8%
易错项:A
知识点:文学常识
来源 【2013-国考-011】 展开解析
材料

2008年1至3月份,福建沿海地区与台湾地区海上客运直航船舶的公司共运营2425航次,共运送旅客188648人次,分别为2007年同期的108%、97%。其中,大陆5家船舶公司经营的7艘客船共运营1190航次,运送旅客96017人次;台湾6家船舶公司经营的8艘客船共运营1235航次,运送旅客92631人次。大陆船舶公司和台湾船舶公司客运量比例为51︰49。具体流向、流量情况如下:

xingguang

2010年1至3月份,福建沿海地区与台湾地区海上客运直航船舶公司共运营3448航次,共运送旅客312119人次,分别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1.98%、-4.58%。其中,厦门金门航线客运量272951人次,比上年同期减少了2.38%;马尾马祖航线客运量16077人次,比上年同期减少了38.45%;泉州金门航线客运量23091人次,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2.59%。具体流向、流量情况如下:

xingguang

“小三通”客运自2011年开通以来,共运载旅客5419061人次,其中厦门金门航线4825431人次,马尾马祖航线351228人次,泉州金门航线235918人次,湄洲金门航线1346人次,湄洲马祖航线491人次,马祖宁德航线321人次,厦门澎湖航线4056人次。

266/1000
单选题

从以上资料可以推断出的是:

A

2010年厦门金门航线客运量小于马尾马祖和泉州金门航线客运量之和

B

2010年客运总量是2008年的4倍

C

2010年1至3月份台湾船舶每航次运送旅客约为91人

D

2008年1至3月份台湾船舶每航次运送旅客约为75人

正确答案:D
正确率:51.7%
易错项:B
知识点:正误判断
来源 【2011-联考/福建917-110】 展开解析
材料

2008年1至3月份,福建沿海地区与台湾地区海上客运直航船舶的公司共运营2425航次,共运送旅客188648人次,分别为2007年同期的108%、97%。其中,大陆5家船舶公司经营的7艘客船共运营1190航次,运送旅客96017人次;台湾6家船舶公司经营的8艘客船共运营1235航次,运送旅客92631人次。大陆船舶公司和台湾船舶公司客运量比例为51︰49。具体流向、流量情况如下:

xingguang

2010年1至3月份,福建沿海地区与台湾地区海上客运直航船舶公司共运营3448航次,共运送旅客312119人次,分别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1.98%、-4.58%。其中,厦门金门航线客运量272951人次,比上年同期减少了2.38%;马尾马祖航线客运量16077人次,比上年同期减少了38.45%;泉州金门航线客运量23091人次,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2.59%。具体流向、流量情况如下:

xingguang

“小三通”客运自2011年开通以来,共运载旅客5419061人次,其中厦门金门航线4825431人次,马尾马祖航线351228人次,泉州金门航线235918人次,湄洲金门航线1346人次,湄洲马祖航线491人次,马祖宁德航线321人次,厦门澎湖航线4056人次。

267/1000
单选题

从以上资料可以推断出:

A

2008年1-3月份,厦门金门、马尾马祖和泉州金门三航线中客运量流向逆差最高的是厦门金门航线

B

2008年1-3月份,厦门金门、马尾马祖和泉州金门三航线中客运量流向逆差最高的是泉州金门航线

C

2008至2010年,厦门金门、马尾马祖和泉州金门三航线中客运量同期增长最快的是马尾马祖航线

D

2008至2010年,厦门金门、马尾马祖和泉州金门三航线中客运量同期增长最快的是厦门金门航线

正确答案:A
正确率:32.3%
易错项:D
知识点:正误判断
来源 【2011-联考/福建917-109】 展开解析
268/1000
单选题

某研究所的员工构成情况是:所有的工程师都是男性,并非所有工程师都是研究生,并非所有研究生都是男性。
由此可以推出:

A

有的男性不是工程师

B

有的男研究生是工程师

C

有的研究生是男性

D

有的男性不是研究生

正确答案:D
正确率:64.7%
易错项:C
知识点:直言命题
来源 【2017-河南-074】 展开解析
269/1000
单选题

二次创作指使用了已存在著作物的文字、图像、影片、音乐或其他艺术作品进行再次创作。二次创作并不是把别人的作品剽窃成自己的,而是明显地以某作品作为基调来改编、仿作或加以发展。
根据上述定义,下面属于二次创作的是:

A

把已经发表的文章结集出版

B

为某部经典小说写续篇

C

把别人的文章改动一些文字后重新发表

D

把老照片翻拍成数字版本加以保存

正确答案:B
正确率:80.0%
易错项:D
知识点:核心成分分析
来源 【2011-上海A类-031】 展开解析
材料

①中国古代早期的农作物种植结构,尤其是在先秦时期,可以简单分为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代表的典型稻作单一农作物种植制度和以中原地区为代表的多品种农作物种植制度。其中,中原地区实施多品种农作物种植制度,包括了粟、黍、稻米、大豆等生长条件需求不同的农作物品种。

②中原地区先秦时期农作物种植结构方面经历了数次重大变化:从裴李岗时期到仰韶时代早期,黍一直是最为重要的农作物资源,对黍这种耐寒、耐贫瘠但产量较低作物的重视,与当时社会以狩猎采集为主,农业种植为辅的生计模式相契合;庙底沟时期以后,更为高产的粟取代黍成为主体农作物,这一时期人们获取食物的主要来源从狩猎采集转变为农耕生产,而大豆的少量出现可能源于人们对植物蛋白的诉求;中原地区在龙山时期时,稻米和大豆的重要性有了明显提升,显示了本区域对不适于旱作生产低洼地的开发以及通过大豆的种植一定程度恢复地力;二里岗时期,郑州地区小麦数量增多,可能是人力资源充沛的条件下人们为缓解春荒采取的重要举措所致;东周时期,小麦重要性的进一步提升,以及红小豆的普遍出现,则可能与“两年三熟轮作制”的实施有着直接关系。

③《尔雅·释地》中记载:“田一岁曰菑,二岁曰新田,三岁曰畲”,《诗经·小雅》中也提及土地“薄言采芑,于彼新田,呈此菑亩”,说明商周时期种植制度中存在“菑”“新”“畲”,虽然各家对这几个词的解读说法不一,但当时存在撂荒、休耕制度是肯定的。在《周礼》中出现的“田莱制”和“易田制”,一方面说明休耕制度的普遍存在,另一方面显示已经不再实行一致休耕,而是根据土地肥沃或贫瘠的不同确定休耕的长短。

④人们对土地的利用方式,普遍经历了从长期休耕、短期休耕,再到连年复种、多茬复种的过程。而其中土地种植方式的转变,也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可供选择的农作物品种,可利用的耕地条件、水源条件,可选用的肥料来源,是否有便利的生产工具,等等。但是向农业集约化转变的决定性因素,在于人口密度是否已经达到了原有土地利用方式难以满足的程度。我们同样可以从植物考古的相关研究中梳理出先秦时期中原地区几千年来土地利用方式的演变。

⑤裴李岗时期的中原地区,以粗放型的黍为主要作物,农业占比不高,遗址中多见来自森林山麓地区的核果、浆果类植物遗存,几乎不见农田杂草,应该属于长期休耕或“森林休耕”的范畴。这一土地利用方式可能一直延续到了庙底沟时期,随着庙底沟文化的急剧发展,人口和聚落数量大增,河谷平原地区成为遗址的集中分布区,高产的粟代替黍成为主粮,在采集类植物遗存锐减的同时,农田杂草可能开始大量出现,这一阶段土地的利用率明显提高,休耕时长可能大大缩短,我们认为该阶段从“森林休耕”转变为“灌木休耕”。

⑥进入龙山晚期,中原地区迎来了人口和聚落数量的高峰,这一时期气候和降水变动剧烈,大豆在多数遗址的重要性增加,显示了人们对保持土壤肥力的重视,农田杂草在种类上的增多,可能反映了大量新拓荒的耕地或土地休耕时长的进一步缩短,从龙山晚期到夏商时期,可能已经进入了“短期休耕”或“草地休耕”的阶段。至迟在战国时期,我们认为复种制度已经出现在了中原地区,尤其是人口密度最高的河谷区域,一方面铁器和犁耕的普及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另一方面豆类作物和小麦的重要性显著提高,_________________。

270/1000
单选题

下面这段文字最适合填入文中哪个位置?
不论是粟对黍的取代,还是稻米、大豆的加入,再到小麦重要性的提升,以及红小豆被纳入轮作体系,都是该地区人们逐渐提高土地利用率的结果。

A

①和②之间

B

②和③之间

C

③和④之间

D

⑥之后

正确答案:B
正确率:69.2%
易错项:C
知识点:语句填空题
来源 【2025-国考副省级-056】 展开解析
会员充值
下载APP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客服电话
1568642867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