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发现违法用地行为7.0万件,涉及土地5.0万公顷(耕地1.8万公顷),同比分别上升5.8%、11.0%(耕地下降2.4%)。立案查处违法用地案件4.2万件,涉及土地4.4万公顷(耕地1.5万公顷),同比分别上升2.5%、11.4%(耕地下降5.7%)。依法拆除违法构建物1289.8万平方米,收回土地3791.2公顷(耕地1064.7公顷),罚没款26.5亿元。
与2006年相比,2011年全国收缴土地面积约减少了:
52%
110%
67%
205%
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我国农村绝大部分地区都建立和稳定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98年4月,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首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农村土地承包30年不变。2008年10月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土地承包关系是如何规定的:
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
将农村土地的承包期从现在的30年延长到70年
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
培育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发展农业龙头企业
2019年3月,甲与某村村委会签订土地承包合同,村委会将16亩土地发包给甲,承包期限10年。该村的S村民小组认为该地块为本组所有,于同年6月向县人民政府提出争议土地的确权申请。同年12月,县政府确认争议土地属于S村民小组所有甲不服该确认,欲提起行政复议。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县政府在确权过程中可以追加甲参与
甲对争议土地的确认享有独立请求权
县政府的确权决定侵犯甲的合法权益
甲可对土地归属的确认提起行政复议
土地荒漠化是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想要在土地退化的地区恢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状态,必须提高土地荒漠化防治的科学性。一方面,把握积极作为和有所不为的平衡,即一手抓人工治理,一手抓自然修复;另一方面,提高防治精细化水平。如果同时做到上述两个方面,土地荒漠化防治的科学性自然得到了提高。
由此可推出:
只有在土地退化的地区恢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状态,才能提高土地荒漠化防治的科学性
如果土地荒漠化防治的科学性得到了提高,则说明在土地退化的地区恢复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状态
如果土地荒漠化防治的科学性没有得到提高,则说明或者没有把握积极作为和有所不为的平衡,或者没有提升防治精细化水平
如果土地荒漠化防治的科学性得到了提高,则说明把握积极作为和有所不为的平衡,以及提升防治精细化水平一定同时得以实现
起重机 对于 ( ) 相当于 ( ) 对于 平整土地
吊车 播撒种子
搬运重物 旋耕机
挖掘机 拖拉机
工程机械 农业活动
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土地转让是指:
土地收益权的转让
土地处分权的转让
土地使用权的转让
土地所有权的转让
人口密度是单位面积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数,它是表示世界各地人口的密集程度的指标。但人口密度只反映人口与土地面积的一般数量关系,不能体现单位面积土地上的人口成分,也不能体现人口与实际供养他的土地面积的关系。为了弥补这些缺陷,出现了一些新的补充性密度指标,如生理密度、农业密度等,而以面积计算的人口密度称为人口的数学密度。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人口密度含义演变的原因
补充性密度指标的产生过程
人口密度的具体表现形式
土地面积和人口成分的关系
社火原本是属于农民的自演自娱活动,来源于古人对土地和火的崇拜。社,即土地神;火,即火祖,也即火神。农业中国,是土地给了人们立足之本。《礼记·祭法》载:“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以为社。”火可以熟食、取暖,是人类创立文明的显著标志。崇拜土地与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逐渐演化成了规模盛大、内容繁复的传统民间娱乐活动。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表达了古人对社与火的朴素情感
奠定了农业文明发展的民俗基础
产生了祭祀社与火的风俗
体现了古人土地为本的理念
“土地代耕”是指一些不愿种地或者没能力种地的农民将土地委托给大户或专业合作社,由其代耕、代种。对农民而言,支付一定服务费用,保证自家土地不撂荒,还能增产增收;对代耕大户或合作社而言,收入主要靠代耕费及赚取农资差价等。在一些地区,农民“不想种又舍不得”,在打工和务农之间两头忙,两头不得利。而“土地代耕”一方面有利于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培育发展,解决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也为农业标准化、规范化经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创造条件。
根据这段文字,对“土地代耕”理解准确的是:
有助于彻底解决土地撂荒的问题
会增加农业生产成本
会显著降低农民务农的积极性
既便于农民外出打工又能增加收入
村民张某与村委会就土地承包合同引发纠纷。应村委会要求,乡政府指派工作人员丈量有争议的土地时,毁坏了地里的青苗。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张某与村委会的纠纷应当通过诉讼途径解决
乡政府的量地行为属于行政调解中的调查取证
乡政府介入张某与村委会的纠纷缺乏法律依据
村委会应当对毁坏的青苗承担行政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