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不该让小孩玩电脑游戏?这让很多家长困扰,因为有太多的报告指责游戏正摧毁着下一代,不过一项新的研究显示,玩游戏有益于小孩的阅读能力,甚至可帮助他们克服阅读障碍。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不能支持上述结论:
研究发现,如果让孩子们玩体感游戏,即依靠肢体动作变化来操作的游戏,累计超过12小时,孩子的阅读速度及认字准确率会显著提升
长期玩游戏的儿童阅读游戏规则更容易,还会对游戏中出现的画面变得敏感,但对周围的事物表现冷漠
相比玩单机版游戏的儿童,玩网络互动游戏的儿童会更加注重相互交流,因此他们的阅读能力提高得更快
儿童阅读障碍主要与神经发育迟缓或出现障碍有关,游戏只能暂时提高阅读速度,却无法克服阅读障碍
一个人真正的“精神饥饿感”应该从中小学时期开始培养。现阶段我国亟需在学校教育阶段“拯救阅读”,尤其是儿童阅读。“阅读是消灭无知、消灭贫穷、消灭绝望的武器。”一个民族精神境界的高下取决于阅读的水平;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而没有阅读的“学习”只能称作“训练”。
对这段话主旨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是否从儿时就养成阅读的习惯,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人的精神境界
阅读应当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学习”与“训练”的最大区别在于“训练”仅仅是技能的培养
阅读是培养“精神饥饿感”的最佳方法
浅阅读,是指一种不需要思考而采取跳跃式阅读的阅读方法,它所追求的是短暂的视觉快感和心理的愉悦。
下列选项中,属于浅阅读的是:
为了完成硕士论文,王博到图书馆查阅期刊
为了编制合理的出行计划,刘宇阅读了大量的旅游攻略
豫南是球迷,世界杯期间他每天干的第一件事就是阅读报纸上的体育新闻
路亚每天研究网上的足彩信息
阅读∶技能
种瓜∶技巧
焊接∶技术
浏览∶才华
作诗∶天赋
随着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的发展,人们的阅读方式、阅读途径更加多元化,并且不断深化与拓展,呈现出数字阅读的新态势。阅读本是一种极具个人风格的私事,但在社交媒体环境中,数字阅读成为了一件能够与他人共享、交流的事情;数字阅读的行为习惯,推广方式及平台等也都在发生变化。
以下各项如果为真,最能加强上述论证的是:
有统计显示去年实体书店的销量下降了30%左右
有数据显示去年电子书的购买率下降了10%左右
数字阅读的“智能”元素改变了传统阅读的本质
社交媒体本身能为数字阅读找到更直接分享对象
该不该让小孩玩电脑游戏?这让很多家长困扰,因为有太多的报告指责游戏正摧毁着下一代,不过一项新的研究显示,玩游戏有益于小孩的阅读能力,甚至可帮助他们克服阅读障碍。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不能支持上述结论:
研究发现,如果让孩子们玩体感游戏,即依靠肢体动作变化来操作的游戏,累计超过12小时,孩子的阅读速度及认字准确率会显著提升
长期玩游戏的儿童阅读游戏规则更容易,还会对游戏中出现的画面变得敏感,但对周围的事物表现冷漠
相比玩单机版游戏的儿童,玩网络互动游戏的儿童会更加注重相互交流,因此他们的阅读能力提高得更快
儿童阅读障碍主要与神经发育迟缓或出现障碍有关,游戏只能暂时提高阅读速度,却无法克服阅读障碍
杂志∶书刊∶阅读
铅笔∶文具∶书写
轿车∶火车∶运输
绘画∶艺术∶欣赏
篮球∶运动∶投掷
在如今浅阅读盛行的时代,一边是快餐式、碎片式阅读的轻松,一边是慢读、细读的沉重,经典自然免不了有点_______的味道。就阅读是一种学习、一种对自我的提升而言,浅阅读并不是真正的阅读,长久沉浸在浅阅读的习惯之中,也只会让人离那些最好的书籍愈来愈远。然而,只是_______对经典的珍重,却不如对于经典真实的理解更为重要。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阳春白雪 提倡
曲高和寡 呼唤
孤芳自赏 强调
凄风苦雨 苛求
2012年某市开展了市民阅读情况调查。调查采取随机抽样方式,访问了本市12周岁以上的1000名市民。
调查显示,多数受访者保持每天阅读的良好习惯。其中,阅读时间在1~2小时的为44.8%,2~3小时的为11.6%,3小时以上的为7.5%。
2011年,42.8%的受访者每年阅读量在1~6本书,10.8%阅读量在7~12本书,10.5%阅读量在13本及以上,即每月读书一本以上。
当被问及没有更多时间阅读的原因时,57.9%的受访者选择“工作学习太忙”,比重最高;其次为“家务太多”,比重为28.7%;“没有值得读的好书”“娱乐活动太多”“对阅读不感兴趣”“书价太贵”的比重依次为17.5%、18.1%、10.3%、23.5%。
将没有更多时间阅读的原因按选择人数从多到少排序,排名第三的是:
没有值得读的好书
娱乐活动太多
对阅读不感兴趣
书价太贵
技术的革新可以带来阅读方式的变革。印刷术的发明使阅读变得更为普及和便捷,电子技术的发展则缔造了书刊的新形态,催生了“随时随地随心”的自由阅读方式。由于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人们可以用于专心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少,利用碎片时间的微阅读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技术发展推进阅读方式的演变
阅读时间的减少推动了微阅读的流行
出版社应根据阅读方式的变化做调整
微阅读迎合了当下人们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