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搜索到1000道有关“华东地区 沿河两字村镇 中国之最 名字谐音家中常见物品 古代诗人游览诗句”的相关试题
11/1000
单选题

中国有位诗人,被辛弃疾用“千载后,百篇存。更无一字不清真。”来形容。
以下属于这位诗人作品的是:

A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B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C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D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正确答案:B
正确率:40.0%
易错项:D
知识点:文学常识
来源 【2018-广州325-048】 展开解析
材料

xingguang

12/1000
单选题

2021年第一季度15个重点旅游城市中,下列哪座城市星级饭店的每间可供出租客房收入,既低于华东地区的平均水平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A

上海

B

南京

C

苏州

D

杭州

正确答案:D
正确率:74.8%
易错项:C
知识点:平均值计算
来源 【2022-天津-085】 展开解析
13/1000
单选题

一个班有50名学生,他们的名字都是由2个字或3个字组成的。将他们平均分为两组之后,两组的学生名字字数之差为10。此时两组学生中名字字数为2的学生数量之差为:

A

5

B

8

C

10

D

12

正确答案:C
正确率:22.5%
易错项:D
知识点:方程思想
来源 【2013-联考/安徽-022】 展开解析
14/1000
单选题

下列关于生活中常见农产品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西瓜又名夏瓜、寒瓜,含水量一般可达90%以上

B

马铃薯的块茎富含淀粉,可供食用,是一种粮食作物

C

香菇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不属于植物,但属于蔬菜

D

胡萝卜属于十字花科萝卜属,在10世纪被引入中国

正确答案:D
正确率:30.0%
易错项:C
知识点:生活中的其他常识
来源 【2019-浙江A-011/浙江B-046】 展开解析
材料

①中国古代早期的农作物种植结构,尤其是在先秦时期,可以简单分为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代表的典型稻作单一农作物种植制度和以中原地区为代表的多品种农作物种植制度。其中,中原地区实施多品种农作物种植制度,包括了粟、黍、稻米、大豆等生长条件需求不同的农作物品种。

②中原地区先秦时期农作物种植结构方面经历了数次重大变化:从裴李岗时期到仰韶时代早期,黍一直是最为重要的农作物资源,对黍这种耐寒、耐贫瘠但产量较低作物的重视,与当时社会以狩猎采集为主,农业种植为辅的生计模式相契合;庙底沟时期以后,更为高产的粟取代黍成为主体农作物,这一时期人们获取食物的主要来源从狩猎采集转变为农耕生产,而大豆的少量出现可能源于人们对植物蛋白的诉求;中原地区在龙山时期时,稻米和大豆的重要性有了明显提升,显示了本区域对不适于旱作生产低洼地的开发以及通过大豆的种植一定程度恢复地力;二里岗时期,郑州地区小麦数量增多,可能是人力资源充沛的条件下人们为缓解春荒采取的重要举措所致;东周时期,小麦重要性的进一步提升,以及红小豆的普遍出现,则可能与“两年三熟轮作制”的实施有着直接关系。

③《尔雅·释地》中记载:“田一岁曰菑,二岁曰新田,三岁曰畲”,《诗经·小雅》中也提及土地“薄言采芑,于彼新田,呈此菑亩”,说明商周时期种植制度中存在“菑”“新”“畲”,虽然各家对这几个词的解读说法不一,但当时存在撂荒、休耕制度是肯定的。在《周礼》中出现的“田莱制”和“易田制”,一方面说明休耕制度的普遍存在,另一方面显示已经不再实行一致休耕,而是根据土地肥沃或贫瘠的不同确定休耕的长短。

④人们对土地的利用方式,普遍经历了从长期休耕、短期休耕,再到连年复种、多茬复种的过程。而其中土地种植方式的转变,也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可供选择的农作物品种,可利用的耕地条件、水源条件,可选用的肥料来源,是否有便利的生产工具,等等。但是向农业集约化转变的决定性因素,在于人口密度是否已经达到了原有土地利用方式难以满足的程度。我们同样可以从植物考古的相关研究中梳理出先秦时期中原地区几千年来土地利用方式的演变。

⑤裴李岗时期的中原地区,以粗放型的黍为主要作物,农业占比不高,遗址中多见来自森林山麓地区的核果、浆果类植物遗存,几乎不见农田杂草,应该属于长期休耕或“森林休耕”的范畴。这一土地利用方式可能一直延续到了庙底沟时期,随着庙底沟文化的急剧发展,人口和聚落数量大增,河谷平原地区成为遗址的集中分布区,高产的粟代替黍成为主粮,在采集类植物遗存锐减的同时,农田杂草可能开始大量出现,这一阶段土地的利用率明显提高,休耕时长可能大大缩短,我们认为该阶段从“森林休耕”转变为“灌木休耕”。

⑥进入龙山晚期,中原地区迎来了人口和聚落数量的高峰,这一时期气候和降水变动剧烈,大豆在多数遗址的重要性增加,显示了人们对保持土壤肥力的重视,农田杂草在种类上的增多,可能反映了大量新拓荒的耕地或土地休耕时长的进一步缩短,从龙山晚期到夏商时期,可能已经进入了“短期休耕”或“草地休耕”的阶段。至迟在战国时期,我们认为复种制度已经出现在了中原地区,尤其是人口密度最高的河谷区域,一方面铁器和犁耕的普及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另一方面豆类作物和小麦的重要性显著提高,_________________。

15/1000
单选题

关于中国古代早期的农作物品种,下列哪一说法与原文不相符?

A

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作物品种相对比较单一

B

郑州一带是中国古代较早种植小麦的地区

C

仰韶时代人们开始通过种植大豆改善土壤

D

东周时期红小豆已经在中原地区普遍种植

正确答案:C
正确率:54.7%
易错项:B
知识点:细节判断题
来源 【2025-国考副省级-059】 展开解析
16/1000
单选题

并提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方法,为了使句子紧凑,文辞简练,把本来应该用两个短语或者句子表达的内容,合并为一个短语或句子。合并时把相同的成份放在一起,使短语或句子的前后两部分有一种分别相承的关系。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没有使用并提修辞手法的是:

A

《论衡·明雩》:“尧、汤水旱。”

B

《长恨歌》:“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C

《孟子·离娄上》:“继之以规矩准绳,以为方圆平直。”

D

《颜氏家训·风操篇》:“父之遗书,母之杯圈,感其手口之泽,不忍读用。”

正确答案:B
正确率:52.7%
易错项:D
知识点:核心成分分析
来源 【2021-浙江A-087/浙江B-102/浙江C-086】 展开解析
17/1000
单选题

下列中国古代思想家中,其思想最能体现朴素辩证法的是:

A

老子

B

墨子

C

荀子

D

韩非子

正确答案:A
正确率:20.0%
易错项:B
知识点:文学常识
来源 【2013-北京-016】 展开解析
18/1000
单选题

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从2000年1月1日起,采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对西北太平洋地区的台风进行命名。台风命名表中共有140个名字,分别由亚太地区的14个成员国提供,按英文字母顺序循环使用。以下不属于中国提供的名字的是:

A

杜鹃

B

鲸鱼

C

电母

D

海棠

正确答案:B
正确率:45.7%
易错项:C
知识点:国情常识
来源 【2019-黑龙江边境紧缺-012】 展开解析
19/1000
单选题

爱国诗人于谦的《石灰吟》中,只含有化学变化的诗句是:

A

千锤万凿出深山

B

要留清自在人间

C

粉身碎骨浑不怕

D

烈火焚烧若等闲

正确答案:D
正确率:83.7%
易错项:B
知识点:生活中的化学常识
来源 【2015-吉林上乙-014】 展开解析
20/1000
单选题

下列中国古代诗句中,所描写情境的季节与其他三项不一致的是:

A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B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C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D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正确答案:D
正确率:69.2%
易错项:A
知识点:文学常识
来源 【2018-深圳-009】 展开解析
会员充值
下载APP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客服电话
1568642867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