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陆上丝绸之路在唐朝达到空前繁荣,这在唐诗中就有大量记载,下列诗句中,描写物质文化借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是:
养蚕缫丝成匹帛,那堪绕帐作旌旗
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
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
勃律天西采玉河,坚昆碧碗最来多
白居易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常表现出为国为民的可贵情怀,下列诗句最能体现这一情怀的是: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百姓多寒无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下列哪一诗句没有反映古代农业丰收的场景?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
瓯篓满篝,污邪满车,五谷蕃熟,穰穰满家
桑柘悠悠水蘸堤,晚风晴景不妨犁
粟和稷实际就是人们常见的小米,当它在民间作为人们餐桌上的主食时,名字是粟;当它被呈入宫廷,作为社稷坛上祭天的成果时,名字是稷。一种作物同时拥有了两种不同的名字,在这种作物的分工背后,隐藏着人为的分工,在历史长河的某一瞬间,小米们走上了两条路,一种是名为粟的粮食,一种是名为稷的祭品;人们也走上了两条路,一群是种田人,一群是读书人。前者只在民间从事劳作,后者只负责朝堂上的记录,不知道这神圣的名字与餐桌上的小米是同一种材质。当阅读文字的眼睛不再关注田野,当握笔的手不再触碰种子与农具,隔阂的出现便顺理成章。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粟和稷在名字上的纷争由来已久
社会阶层的隔阂是粟和稷分歧的根源
用于祭天的稷被人为地神圣化了
粟和稷的分工实际上是一种偶然结果
下列描写古代女子花容月貌的诗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是: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我国古代大有慷慨悲歌之士,下列诗句与作者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亲射虎,看孙郎——苏轼
生子当如孙仲谋——辛弃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李煜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
唐代诗人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下列对此诗句的分析有误的是:
前两句借葡萄美酒、夜光杯、马上琵琶三个带有西域特点的事物,点明并烘托了边塞征战的气氛。
第三句写将士们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死且不怕,酒又何惧。
第四句暗示战争十分残酷,将士生死未卜,只有借酒来麻醉自己。
从全诗看,这是一首描写将士利用战斗间隙举行庆功祝捷场面的诗,豪情激励,充满甘洒热血、不怕牺牲的报国壮志。
两对夫妇各带一个小孩乘坐有6个座位的游览车,游览车每排只有1个座位。为安全起见,车的首尾两座一定要坐两位爸爸;两个小孩一定要排在一起。那么,这6人的排座方法有:
12种
24种
36种
48种
古代许多人既有“名”又有“字”,表字和本名的意义有联系。
下列古代名人的表字和本名意义相近、互为辅助的是:
孟轲,字子舆
朱熹,字元晦
李白,字太白
陆机,字士衡
杨柳是我国古代诗词里面较为常见的意象,往往蕴涵离别之情。下列名句中不是表达送别意象的是: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