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韦编三绝”
“韦编三绝”是说孔子读《易》次数之多,竟把编联简册的编绳翻断了多次。此语最早见于《史记·孔子世家》。
对“韦编”的“韦”如何理解?新版《辞海》的解释是:“韦,熟牛皮。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皮绳编缀,故曰韦编。”这种说法其实是错误的。其一,现代的形声字古代常常写作假借字,汉代文献中此例不胜枚举。汉代许慎《说文》有“经,织从丝也”。许慎所用的“从”,即今之形声字“纵”字的假借字。我们既知“纵”字在汉代实写作“从”,那么我们把汉人(司马迁)写的“韦编”读作“纬编”是合乎汉人用字常理的。纬编即编联简册的纬绳。因为古人常把纵横称作经纬,所以《说文》又称“纬,织横丝也”。简书的竹简是纵向排列的,犹如织布帛的经线,编联简册的组绳则是横向编联的,犹如织布帛的纬线。据此,把横向编联简册的组绳称作“纬绳”、“编纬”是理所当然的。其二,古代简书并不一定是用皮绳编缀的。陈梦家在《汉简缀述》中写道:“所用以编简札为册者,多为丝纶。有时写作‘编’。”荀勖《穆天子传》记“燕郡魏冢所出‘皆竹简素丝编’,《南齐书·文惠太子传》记襄阳古冢所出《考工记》‘竹简书,青丝编……’居延出土汉简册,则用麻绳。”毫无疑问,所谓“素丝编”“青丝编”都是指的丝绳。出土简册,则木简仅见用麻绳。除了“韦编三绝”的“韦”被译为皮绳外,尚不见任何关于用皮绳编联简册的记载和实物。
作者认为《辞海》对“韦编三绝”的“韦”字解释有误,不能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是:
孔子读《易》,竟然多次翻断了简册的编绳
把横向编联简册的组绳称作“纬绳”、“纬编”是理所当然的
既然“纵”字在汉代实写作“从”,那么把“韦编”写作“纬编”是合理的
因为古人常把纵横称作经纬,所以纬(韦)编即编联简册的纬绳
水杉是起源于中生代白垩纪的珍贵濒危树种,生长在北纬35度以北的地区。在第四纪冰川时,水杉物种受到了巨大冰川的侵害。但幸运的是,部分水杉在中国被保存了下来,在鄂西南地区,现存5700多棵水杉母种。
以上是一篇文章的开头,下列最有可能接下来论述的是:
鄂西南的水杉为什么会幸存下来
鄂西南的水杉是何以保存的
鄂西南的水杉给旅游能带来哪些红利
鄂西南的水杉是怎么形成的
某慈善组织号召企业向受暴雨袭击的某地区捐赠帐篷。某地区为表谢意向该组织询问是哪些企业进行了捐赠。经调查,了解到以下情况:
(1)四家企业都没有捐赠;
(2)丁企业没有捐赠;
(3)乙企业和丁企业至少有一家企业没有捐赠;
(4)四家企业中确有企业捐赠。
后来得知上述四种情况两种为真,两种为假。
由此可以推出:
甲企业没有进行捐赠
乙企业进行了捐赠
丙企业没有进行捐赠
丁企业进行了捐赠
北方某市有甲、乙两条十字交叉的马路,每年冬季都有成群的乌鸦聚集于甲路边的树上,但乙路边的树上基本没有乌鸦。有鸟类爱好者发现,甲路两旁的杨树要比乙路多数倍。据此,该鸟类爱好者断言,乌鸦更喜欢停留在杨树多的地方过冬。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鸟类爱好者的断言?
在夏秋之交,甲、乙两条路旁的树上都会聚集大量的乌鸦
近二十年来该市特别重视道路绿化,为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
乙路是南北方向,凛冽的北风长驱直入,而甲路旁边的建筑能有效阻挡北风
该市有一条与甲路平行的路,杨树的数量与乙路差不多,但冬季几乎没有乌鸦
注重观测记录和规律总结,是中国古代科技的一大特点,沈括的《梦溪笔谈》、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至今都有着_______的闪光点。在天文、地理、气象、农学等领域,古人_______的记录可谓汗牛充栋。
依次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可圈可点 勤奋
令人赞叹 勤勉
叹为观止 辛勤
感人肺腑 勤劳
“江山社稷”中的“稷”在古代是指:
土地之神
黎民百姓
祈求丰收
五谷之神
某市某繁华街道“十字路口可见度改善工程”竣工使用后,有关它对交通事故预防效果的两份调查报告出台了。
第一份报告的结论是:此项工程改善了此十字路口的能见度,从而大大减少了那里的交通事故的发生。
第二份报告的结论是:此项工程完工后,每周交通事故增加了而不是减少了,因此,此项工程增加了事故发生的几率。
以下对于评价第二份报告的论述最有用的选项是:
工程完工后,在十字路口处值勤的交警员平均值勤时间是多少
工程竣工使用后,作为该市最为繁忙的十字路口之一,车流量的改变情况如何
邻近城镇在改善危险路段可见度方面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
工程完工后,该十字路口是否会不便于行人通行
下列与古代典籍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传统的“四书五经”中包括《尔雅》
“二十四史”中包括《史记》和《清史稿》
《战国策》和《资治通鉴》都是编年体史书
古人所说的“笺”和“疏”都有注释的意思
下列建筑名称与古代天文相关的是:
文渊阁
中和殿
坤宁宫
紫禁城
“春雨断桥_______无渡,小舟撑出绿阴来。”
上句在横线处选填最恰当的字是:
愁
恰
叹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