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中,粟是古人最早的主食之一,其俗名谷子,禾本科狗尾草属。新石器时期的黄河流域就栽培粟,夏商时期被学者称为“粟文化时代”。《孟子·尽心下》云:“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至秦汉时期,粟是种植最多的谷物。唐宋时期,中国南方也提倡种粟。古人食粟,曾使用“石炙法”——将粟米磨碎后,放在石板上面,再用火烤熟后食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由陶、铜、铁等材料制作的各种炊具出现,如鬲、甑等,人们把粟米放入炊具中加水煮,就成了不仅易消化,还具有生津益气功效的小米粥。
下列说法不能从文中得出的是:
先秦时期征收粟米已经成为一种税赋形式
粟米的种植数量曾经超过水稻等其他谷物
我国粟米的种植覆盖南北方已有千年历史
在石板上用火烧烤是古人最早的食粟方式
_______改革开放大业是一座正在建设中的大厦,_______老百姓身边细微之处的需求,就是建成这座大厦的一块砖、一片瓦,_______给这座大厦添砖加瓦,则是每个党员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如果 那么 而
尽管 但是 也
因为 所以 则
假设 那么 且
2014年我国实施“单独两孩”生育政策,出生人口1687万人,比上年增加47万人。2016年实施“全面两孩”生育政策,出生人口1786万人,比上年增加131万人;出生率与“十二五”时期年平均出生率相比,提高了0.84个千分点。2017年我国出生人口1723万人,虽然比上年减少63万人,但比“十二五”时期年平均出生人口多出79万人;出生率为12.43‰,比上一年降低0.52个千分点。2017年二孩数量进一步上升至883万人,二孩占全部出生人口的比重达到51.2%,比2016年的占比提高了11个百分点。
2017年出生人口最多的省份是山东,出生人口174.98万人,但是比2016年减少2.08万人。广东和河南出生人口也超过百万,其中广东出生人口151.63万人,同比增加22.18万人;河南出生人口140.13万人,较上年减少2.48万人。此外,出生人口排名前十的省份依次还有河北、四川、湖南、安徽、广西、江苏、湖北。其中,河北、四川、湖南出生人口超90万人,湖北最少,为74.26万人。
从人口增量来看,2017年广东出生人口增量最大,出生人口较2016年增加22.18万人。安徽、四川、河北出生人口增量超过5万,此外,江苏、湖南、山东、河南出生人口较2016年有所减少。其中,河南减少最多,出生人口减少2.48万人。
2013年我国出生人口比“十二五”时期年平均出生人口:
减少4万人
增加5万人
减少9万人
增加47万人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史记》中记载:“子产治郑,_______;子贱治单父,_______;西门豹治邺,_______。”子产靠的是亲力亲为,明察秋毫;子贱注重教化百姓,选贤任能;而西门豹则以水利富民,以重典治乱。
民不敢欺 民不能欺 民不忍欺
民不能欺 民不忍欺 民不敢欺
民不忍欺 民不敢欺 民不能欺
民不忍欺 民不能欺 民不敢欺
新时代现实世界是如此新鲜丰富、多姿多彩,生活的_______、人民的拼搏奋斗、家庭的_______、百姓的爱恨喜痛,都值得作家去侧耳倾听、用心思考、挥笔书写,真正做到语出一人之口,呼出万众之声。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日新月异 酸甜苦辣
精彩纷呈 跌宕起伏
精妙绝伦 悲欢离合
一日千里 喜怒哀乐
中国经过五胡乱华和南北朝的时期,民族大混合和国家的离散,直到隋唐时代中国才重新统一,将分裂的南北重新组成一个统一的国家。这段时期,在民族的成分和文化因素方面,都是由多元重新整合成新局面,经济方面也有很大的改变。
根据这段文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中国是在隋唐时期才开始统一的
隋唐时期中国经济开始逐渐好转
隋唐时期的经济、文化均出现了多元融合
隋唐是中国文化和经济最鼎盛时期
我国正在加速步入汽车社会。曾几何时,中国人把开汽车看成神话一般的事情。可没想到,短短十几年过去,成千上万辆汽车就开进了寻常百姓家。有专家指出,随之而来的不是我们生活质量的迅速提高,而是生活质量的迅速下降。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结论:
汽车尾气加剧了大气污染,近年来我国某些地区的雾霾天越来越多
过多汽车造成的道路拥堵和大气污染严重困扰着我们的日常生活
私家汽车的使用和养护需要大量费用,减少了家庭其他方面的消费
开车人必须有足够的环保意识,能少开就少开,能不开就不开
四点半钟后,时针与分针第一次成直线的时刻为:
4点40分
4点45又分
4点54又分
4点57分
某高校两校区相距2760米,甲、乙两同学从各自校区同时出发到对方校区,甲的速度为每分钟70米,乙的速度为每分钟110米,在路上两人第一次相遇后继续行进,到达对方校区后马上返回。那么两人从出发到第二次相遇需要多少分钟:
32
46
61
64
一种经济理论或者经济模型是对经济现象的某些方面的描述,它要比其描述的现实简单。理论要舍弃不重要的东西,至于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取决于经济学家的假设,假设不同,提出的理论也不一样。经济学家们对同一现象往往有很多的理论解释,主要就是因为强调的东西常常不一样。因此,理论就不等同于真理,可以争辩,可以错,也可以被推翻。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如何发展经济理论
经济理论的内在本质
经济理论的主要功能
如何看待经济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