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船顺水而下,速度是每小时6千米,逆流而上每小时4千米。求往返两地相距24千米的码头间平均速度是多少:
5
4.8
4.5
5.5
某村拟建造一个容积为144立方米,深度为4米的长方体无盖蓄水池。为节约成本,侧面积最小为多少平方米?
24
36
96
132
边长为1米的正方体525个,堆成了一个实心的长方体,它的高是5米,长、宽都大于高,则长方体的长与宽的和是多少米:
21米
22米
23米
24米
21,26,23,24,25,22,27,( )
28
29
20
30
在屋内墙角处堆放稻谷(如图,谷堆为一个圆锥的四分之一),谷堆底部的弧长为6米,高为2米,经过一夜发现谷堆在重力作用下底部的弧长变为8米,若谷堆的谷量不变,那么此时谷堆的高为:
米
米
米
米
如下图所示,A、B、C、D为一块梯形田地的4个顶点。已知BC比AD长16米,三角形ACD面积比ABC小200平方米。问AD到BC的距离是多少米?
12.5
18.5
20
25
某工业园拟为园内一个长100米、宽8米的花坛设置若干定点智能洒水装置,洒水范围是半径为5米的圆形。要保证花坛各个区域都可被灌溉,最少需要( )个洒水装置?
17
18
19
20
为什么不逃跑的麋鹿反而容易在与狼的对决中生存下来?这其实是一种勇气和习惯的较量。麋鹿身体强壮,长着长角,在力量对比上讲,如果狭路相逢,麋鹿能与狼僵持好几个小时,再加上长角,它们同样能威胁到狼的生命。所以,在面对不逃跑的麋鹿时,狼是充满戒心的。此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追赶正在奔跑的动物,是狼在生存过程中形成的本能。这仿佛是一种诱惑,让它们难以抗拒。所以,奔跑的麋鹿永远是它们的目标。
对这段文字中的两个划线的“这”,理解正确的是:
前一个“这”指“为什么不逃跑的麋鹿反而容易在与狼的对决中生存下来”,后一个“这”指“追赶正在奔跑的动物,是狼在生存过程中形成的本能”。
前一个“这”指“逃跑的麋鹿反而容易在与狼的对决中生存下来”,后一个“这”指“狼在生存过程中形成的本能”。
前一个“这”指“麋鹿与狼的对决”,后一个“这”指“奔跑的动物”。
前一个“这”指“不逃跑的麋鹿”,后一个“这”指“奔跑的麋鹿”。
生存固然需要消费,并以消费为前提和基础,但人生在世,非以消费为目的、为根本,活着并不是为了消费和占有。消费主义将消费的工具合理性和生存的目的性关系截然颠倒,将消费为目的,而将生存降格为手段,从而遮蔽了人存在的价值关照,造成了人为消费存在的意义维度的缺失,这实在是可悲的。
这段话可以看出:
消费主义的核心问题在于强调消费和占有
消费主义的核心问题在于颠倒了消费和生存的根本关系
消费主义的核心问题在于强调消费工具的合理性
消费主义的核心问题在于强调消费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建造一个容积为16立方米,深为4米的立方体无盖水池,如果池底和池壁的造价分别为每平方米160元和每平方米100元,那么该水池的最低造价是多少元:
3980
3560
3270
3840
4.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