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搜索到917道有关“公务员人才回流”的相关试题
901/917
单选题

医疗事故:凡是在诊疗、护理工作中,因医务人诊疗、护理过失,直接造成病人死亡、残废、器官组织损伤,导致功能障碍者,称为医疗事故。
根据以上定义,下面哪一种情况属于医疗事故:

A

小李是实习医师,一天在紧急抢救病人时,没有向上级医师请示,擅自盲目处理险些造成病人生命危机,幸好上级医师及时发现更正,病人才脱离危险

B

于芬因急性阑尾炎在某大医院由张医生主刀行阑尾切除术,术后住院期间无不适,但出院后第三天,于芬的伤口出现化脓并破溃,伤口不愈合

C

丁某既往无药物过敏史,近日因发热在急诊观察室输注某种免皮试抗生素,输液过程中出现精神异常,不语,不认识亲人,行为怪异,冲动

D

某出租车司机肇事后逃离现场,被撞者身无分文,被周围群众送至附近某医院急诊,因患者无现金支付,医院强调抢救设备不足,拒绝收治该病人,结果患者在转院途中因大失血死亡

正确答案:C
正确率:统计中%
易错项:统计中
知识点:其他定义(不要用)
来源 【2008-沈阳上半年-066】 展开解析
902/917
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确如此,而且春天的西湖是最美丽的季节

B

现在,电子计算机已经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尽快提高和造就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

C

人们的悲哀在于,应该珍惜的时候不懂得珍惜,而懂得珍惜的时候却失去了珍惜的机会

D

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公务素质的高低,这些都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正确答案:C
正确率:42.9%
易错项:D
知识点:病句、歧义句
来源 【2011-浙江-017】 展开解析
903/917
单选题

20世纪60年代,已是制成品出口主要国家的荷兰发现大量天然气,荷兰政府大力发展天然气业,出口剧增,国际收入出现顺差,经济显现繁荣景象,但蓬勃发展的天然气业却严重打击了荷兰的农业和其他工业部门,削弱了制成品出口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到20世纪70年代,荷兰遭受到通货膨胀上升、制成品出口下降、收入增长率降低、失业率增加的困扰。这种资源产业在繁荣时期价格膨胀是以牺牲其他行业为代价的现象,国际上称之为“荷兰病”。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荷兰病”的是:

A

经济极不发达的甲国在其国境内发现了大油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大大提高了国民收入水平

B

十年前,乙国的经济支柱产业是汽车制造业,目前该国已转型为金融大国,汽车制造业不断萎缩

C

丙国经济常年依赖农产品出口,在农业上投入了大量劳动力,导致该国其他行业的发展一直停滞不前

D

重工业国家丁国发现了大量矿藏资源,大批工人向采矿业转移,导致工业人才流失,工业生产力逐年下降,供求矛盾加剧

正确答案:D
正确率:59.1%
易错项:C
知识点:核心成分分析
来源 【2024-浙江A-085/浙江B-083/浙江C-078】 展开解析
904/917
单选题

舆情,指在经过收集整理之后所分析归纳出的具有一定系统性和典型性的舆论意见、情况和信息的综合。
下列不涉及舆情的是:

A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房地产市场调控,国务院办公厅2010年1月10日下发《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

B

我国反腐工作创造了一种新方法,即借助网络技术及所引起的社会效应对执政行为的监督和对权力的约束来有效预防、遏制、惩戒腐败行为

C

某地方政府近年来一直坚持对人事工作采取社会公示制度,在人才培养方面更具有透明度,选拔任用的干部素质不断提高

D

“新意见阶层”的网民凭借互联网“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优势,对中国社会发展中的种种问题畅所欲言,能在极短时间内凝聚共识,影响社会

正确答案:A
正确率:66.7%
易错项:D
知识点:社会学类(不要用)
来源 【2010-江苏A-071】 展开解析
905/917
单选题

社会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和人民幸福安康。下列与社会工作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重大命题,党的十九大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党的二十大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战略部署中都明确了社会工作有关任务

B

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决定组建中央社会工作部,作为党中央职能部门,省、市、县、乡级党委组建社会工作部门

C

要加大专业教育培养力度,完善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制度,建好用好社区工作者、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志愿者等队伍

D

抓好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是社会工作的重要内容。第九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表明,以货车司机、快递、网约车司机、外卖配送为代表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达8400万人

正确答案:B
正确率:39.1%
易错项:D
知识点:政治理论
来源 【2025-浙江A-008/江B-008/浙江C-008】 展开解析
材料

淮扬菜与鲁菜、川菜、粤菜并称为中国四大菜系。淮扬菜,始于春秋,兴于隋唐,盛于明清,素有“东南第一佳味,天下之至美”的美誉。淮扬菜系是淮安、扬州、镇江三地风味菜的总称;“淮”即淮菜,以淮安为代表,“扬”即扬菜,以扬州、镇江一带为代表。明清以后,淮菜和扬菜开始相互渗透、逐渐融合,并糅合南北风味于一炉,从而形成了统一的菜系。

古运河把海、黄、淮、江、钱五大水系贯通,立时将扬州提拔到全国烹任人才、技艺、原料交流枢纽位置,北方的豆、麦、杂粮、油料南下,南方的粮、茶、果、盐、水产北上,统统会师在扬城。而隋炀帝三幸江都,将长安、洛阳中原美食,随龙舟带进扬城隋宫,进而外传民间食肆。

扬州,因地处海上丝绸之路北上赴京的咽喉重地,至唐代,发展为东南经济中心。“万商落日船交尾,一市春风酒并垆”,扬州饮食市场被刺激得火爆了,厨艺精湛了。李白诗云:“玉瓶沽美酒,衔杯大道间。”这一切因素,使淮扬菜发展到一个新高峰。

宋庆历八年春,一代文学巨匠欧阳修给扬州美食界带来福音。这位醉翁常携宾客举行平山堂饮宴,文章太守,挥毫万字,樽中看取美食文。此后,苏轼又至扬州,与四学士飞雪堆盘烩鱼腹,明珠论斗煮鸡头,开创了给淮扬菜系注入文学新鲜血液的先河。淮扬菜典雅俏丽的文人风格由此而起,其后经年不衰。

公元1125年,宋徽宗在金人入侵之际,仓惶南逃进了扬州城,“小市春灯煮百羊”,要吃要喝;时隔一年,徽钦被掳,高宗携社稷皇室四万人也逃进扬州城,“行在”玉烩金齑不空口,也要吃要喝!扬州城虽遭掠,但饮食业在亡国背景下得到畸形推动也是事实。

元明清时期,尤其是清康熙、乾隆盛世,淮扬菜进入了第二高潮。朱元璋对淮扬菜情有独钟,命扬厨专司内膳;从扬州起家的明成祖朱棣夺权登基以后,迁鼎北京,随宫北上的扬籍厨师多有其人,这是淮扬菜系进京扎根的正式记录。据《食在宫廷》介绍,清帝喜吃的菜有100多款,其中淮扬风味菜如红烧狮子头、清炒虾仁等达60多款。典型的例证,就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在扬州任巡盐御史,每年都要贡献南味给清圣祖康熙,所谓“水落鱼虾常满市,湖多莲芡不论钱”。常年进贡不懈的是笋,因为康熙喜吃春笋,每次南下必食,曹寅多次进贡扬州燕来笋以博皇上“朕心大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许多标志性事件的宴会都是淮扬菜唱主角:1949年开国大典首次盛宴、1999年50周年大庆宴会等,都是以淮扬菜为主。

后人评价淮扬菜,常用“贵”字。这应当与两淮盐商与河务官豪甲天下的饮食消费有关,这也是淮扬菜得以壮大的一大保障。徐谦芳《扬州风土记略》说:“扬州土著,多以盐务为生,习于浮华,精于肴馔,故扬州筵席各地驰名,而点心制法极精,汤包油糕尤擅名一时。”

906/917
单选题

举欧阳修和苏轼的例子主要是为了彰显淮扬菜:

A

历史悠久

B

非市井家宴

C

有文化内涵

D

能调众口,南北皆宜

正确答案:C
正确率:100.0%
易错项:统计中
知识点:细节判断题
来源 【2019-北京-062】 展开解析
907/917
单选题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投入到军用机器人的研究与开发中去,世界已在不知不觉中滑进了一场机器人军备竞赛,毋庸置疑,军事机器人相比于士兵,在功能、体能、效能方面具有极大优势。它可以同时承担多项复杂任务,作战更加持久,在程序设定完成后能够高效精准地达成目标,失误率较低,特别是完全自主机器人,与人类战士相比,具有持续作战时间长、反应能力快、生存能力强等优势,将会进一步增加战争的强度。然而_____________:参战的自主机器人到底是不是战斗?又应当承担何种战争责任?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自主机器人在战争中的角色引人深思

B

机器人参战可以重塑未来战争的图景

C

机器人军备竞赛的发展前景尚不明朗

D

有关战争责任的伦理问题也随之出现

正确答案:D
正确率:45.3%
易错项:A
知识点:语句填空题
来源 【2021-山东-023】 展开解析
908/917
单选题

汶川地震发生后,某服装公司对该地区的专卖店布局进行调整。计划裁3%并撤销三个位于地震中心地区的专卖店,这三个专卖店人数正好占该公司在该地区工作总人数的3%。计划实施后,撤销了上述三个专卖店,该服装公司在该地实际减1.5%。此过程中,各专卖店内部有所调整,但整个公司只有减,没有增
如果上述判定为真,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Ⅰ.上述计划实施后,有的专卖店调入新成
Ⅱ.上述计划实施后,没有一个专卖店调入的新成的总数超出公司原来总人数的1.5%
Ⅲ.上述计划实施后,被撤销的专卖店的留任人不得超过该公司原来总人数的1.5%

A

只有Ⅰ

B

只有Ⅰ和Ⅱ

C

只有Ⅱ和Ⅲ

D

Ⅰ、Ⅱ和Ⅲ

正确答案:A
正确率:33.3%
易错项:B
知识点:朴素逻辑
来源 【2009-黑龙江A-115/黑龙江B-095】 展开解析
909/917
单选题

目前,水和肥料都没有在农业中得到最佳使用,传统的植物栽培方法,使大部分水和化学物质,穿过土壤“溜过”根部,与地下水混合。为此,全球农业科技工作者都在寻找可以解决问题的新材料。某大学科研人开发出一种聚合物水凝胶,该凝胶可作为土壤的“智能”添加剂,有助于避免土壤污染,显著减少用水量并改善植物对肥料的吸收。该研究说,新研发的水凝胶能够在下雨或灌溉时储存大量水分,然后随着土壤变干缓慢释放。同时,这种水凝胶完全可以生物降解,也就是说,经过一段时间后,它们会“溶解”在土壤中,毫无踪迹。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根部肥料往往远离根部未发挥其肥料作用

B

聚合物水凝胶可减少土地用水并避免污染

C

大量使用化学肥料使土壤状况被破坏

D

新研发的水凝胶在土壤中可完全降解

正确答案:B
正确率:86.3%
易错项:D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22-联考/安徽-040】 展开解析
910/917
单选题

日前,四川博物院展出了反映古人分餐制的食具——“清河食官”铜染器,引发了人们的思考:“分餐制”是古已有之的吗?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给出的解释是,分餐制可上溯到史前时代。两汉时期,分餐制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当时人们没有坐具,分餐进食时,面前摆着一张低矮小食案,一人一案,案上放着食具。考古发现的汉墓壁画及画像石砖等实物和绘画资料,都可以证明这一点。五朝十六国时期,高足坐具的流行,导致传统席地而坐逐渐被更轻松的垂足坐姿取代,也进而影响分餐向会餐的转变。
根据上文,下列对中国古代分餐制理解正确的是:

A

古人分餐进食的主要食具为铜染器

B

分餐制在两汉时期得到了全国推广和普及

C

考古资料证实,古人围案而坐,各有餐具,分餐进食

D

历史上分餐制到会餐制的演变与古人坐姿变化有关

正确答案:D
正确率:71.4%
易错项:C
知识点:细节判断题
来源 【2022-深圳-085】 展开解析
会员充值
下载APP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客服电话
1568642867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