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三口之家,爸爸比妈妈大3岁,现在他们一家人的年龄之和是80岁,10年前全家人的年龄之和是51岁,则女儿今年多少岁:
7
8
9
10
黄昏后,你穿过_______的树影,踏着铺石板小径,进入这家老店。在后院的葡萄架下,寻一个好座位。长条的木板桌椅都漆成淡绿色,带着此地农舍由来已久的风格。挂在葡萄藤上的旧式风灯,将密密实实的巴掌似的葡萄叶照得_______,饶有画意。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斑斑驳驳 深深浅浅
重重叠叠 深深浅浅
斑斑驳驳 零零碎碎
重重叠叠 零零碎碎
根植于中华大地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先人在实践中________出来的文化精华,它反映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道德观念。然而,由于时代和环境差异,这些传统文化往往被___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提炼 熟视无睹
孕育 司空见惯
浓缩 漠然置之
总结 束之高阁
中国传统文人重视意境。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过,中国艺术意境的创成,既须得屈原的缠绵悱恻,又须得庄子的超旷空灵。缠绵悱恻,才能________,深入万物的核心,所谓“得其环中”。超旷空灵,才能为镜中花,水中月,________,无迹可寻,所谓“超以象外”。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一往情深 羚羊挂角
一如既往 雪泥鸿爪
一气呵成 神来之笔
一见倾心 天马行空
中国儒家的主要经典著作为“四书五经”,其中“四书”指的是:
《史记》、《中庸》、《论语》、《孟子》
《春秋》、《大学》、《中庸》、《论语》
《礼记》、《大学》、《汉书》、《孟子》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三个学校的志愿队分别去敬老院照顾老人,A学校志愿队每隔7天去一次,B学校志愿队每隔9天去一次,C学校志愿队每隔14天去一次,三个队伍周三第一次同时去敬老院,问下次同时去敬老院是周几:
周三
周四
周五
周六
当我们在承受某些心理痛苦——比如孤独、社会孤立、自我怀疑、负面情绪、觉得人生无意义时,怀旧可以起到应对机制的作用。这些烦恼使大脑开始筛选自己的记忆库,总结出一些有特定叙事特色的片段。我们通过怀旧,让过去的成功经历和亲密的人际关系重新浮出水面,那些时候我们的生活有安全感也有秩序。心理学家解释道:“你在向自己重申‘我做过很棒的事情’,也希望这句话能预测未来的发展。‘虽然我现在不甚确定,但看看我的过去,就知道我是个可爱的人。我命中注定要成就大事。’”
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符的是:
怀旧会让我们逃避现实
怀旧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怀旧有情感缓冲的作用
怀旧能使我们变得乐观
金庸的小说有很强的代入感,深受读者喜爱。现在人们说高手在民间,就会想到“扫地僧”。金庸细致观察社会,深入理解大众心理。其实“扫地僧”这样的人物未必存在,但金庸带给普罗大众安慰,“你看顶尖人物或许跟我们一样生活”,这就给大众带来自我认同的心理暗示。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文学创作需要长期的积累
虚构对文学创作意义重大
产生共鸣的作品才受欢迎
真实才是文学的终极追求
最近有技术研发团队推出了一款“AI(人工智能)浓缩书”应用软件,宣称可以“提取全书干货”,文字量大约只占整书的10%,“为你提炼出这本书的结构、精华和观点,把作者的基本思路和整本书的框架都理出来。”研发团队认为,该软件能够帮助读者完成最初的选择过程,读者通过阅读浓缩的框架、观点、精华,判断这本书到底是不是自己需要的,是否值得进一步细致阅读。
以下各项如果为真,哪项最能驳斥研发团队的观点?
浓缩过程中语句的选择无法完全客观,同时浓缩后原文的逻辑和思考也无法保留,无法做到客观呈现作品
经对比,大部分知识类书籍经过浓缩后的版本,只能保留原书大约85%的内容
经过浓缩的小说,只有故事梗概而缺乏细节描写,读者无法体会到人物之间细致的情感交流和互动,难以被感动
经过浓缩的文史、哲学等书籍,只能保留知识框架而不能呈现具体思维过程,不利于读者的判断思维能力发展
某高中学校举行运动会,高一、高二、高三学生列成方队,每个年级队伍均为240人,分成6个竖列依次行进。高一队伍前后每人间隔1米,高二队伍前后每人间隔1.5米,高三队伍前后每人间隔2.5米。每个年级队伍之间间隔5米,所有年级队伍的行进速度均为60米每分钟,则三个年级队伍通过35米长的主席台需要()分钟。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