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搜索到1000道有关“云林县 旧庄聚落 乡道 东南 转向 下竹围 云13-1线 起点”的相关试题
411/1000
单选题

某浇水装置可根据天气阴晴调节浇水量,晴天浇水量为阴雨天的2.5倍。灌满该装置的水箱后,在连续晴天的情况下可为植物自动浇水18天。小李6月1日0︰00灌满水箱后,7月1日0︰00正好用完。问6月有多少个阴雨天:

A

10

B

16

C

18

D

20

正确答案:D
正确率:43.1%
易错项:C
知识点:工程问题
来源 【2016-国考副省级-065】 展开解析
412/1000
单选题

现代逻辑是以19世纪中期出现的数理逻辑为起点的,它使用特别符号和形式系统的方法来研究演绎推理及逻辑规律,是传统形式逻辑的直接延续和_______。
填入划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延伸

B

发展

C

变革

D

变化

正确答案:B
正确率:61.5%
易错项:A
知识点:并列关系
来源 【2010-吉林甲级-013/吉林乙级-013】 展开解析
413/1000
单选题

在全球“智慧风潮”和相关政策的激促下,我国很多地方纷纷提出创建“智慧城市”的口号,将建设“智慧城市”作为培育竞争力、应对金融危机、扩大市民就业、抢占未来科技制高点的重要战略。但是,应当看到,目前的“智慧城市”实践多处于概念构建期,人们对“智慧城市”的理解仅仅局限于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等智能城市或数字城市层面,各大媒体出现的“智慧城市”也让人难以区别哪些是城市营销的手段,哪些是城市建设的实况。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建设“智慧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

B

建设“智慧城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C

目前对于“智慧城市”概念的界定尚不明确

D

媒体中的“智慧城市”很可能只是一种城市营销手段

正确答案:B
正确率:55.9%
易错项:C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14-广东-029】 展开解析
414/1000
单选题

传统的文化艺术偏小众,某种程度上是因为传播渠道有限。而互联网及云技术的出现,为文艺作品开辟了________的传播空间和传播渠道,从而大大刺激了文艺生产力。如今,线上艺术不像以往那样坐“冷板凳”,而成为“________”。数字科技的发展和公众文化艺术审美的提高,使得“云艺术”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无限  香饽饽

B

庞大  风向标

C

多元  弄潮儿

D

广阔  聚光灯

正确答案:A
正确率:55.5%
易错项:C
知识点:转折关系
来源 【2022-联考/福建-034】 展开解析
415/1000
单选题

甲、乙、丙三人跑步比赛,从跑道起点出发,跑了20分钟,甲超过乙一圈,又跑了10分钟,甲超过丙一圈,问再过多长时间,丙超过乙一圈:

A

30分钟

B

40分钟

C

50分钟

D

60分钟

正确答案:A
正确率:28.6%
易错项:D
知识点:追及、相遇
来源 【2014-浙江A-054/浙江B-049】 展开解析
416/1000
单选题

①数据足迹通过互联网络和云技术实现对外开放和共享
②因此带来了我们以前从未遇到过的伦理与责任问题
③形成与物理足迹相对应的数据足迹
④大数据技术通过智能终端、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来“量化世界”
⑤其中最突出的是数据权益、数据隐私和人性自由等三个重要问题
⑥从而将自然、社会、人类的一切状态、行为都记录并存储下来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

①⑥④③⑤②

B

①⑤②④③⑥

C

④⑥③①②⑤

D

④③①⑥⑤②

正确答案:C
正确率:60.7%
易错项:D
知识点:句子排序题
来源 【2018-联考/黑龙江省直-056】 展开解析
417/1000
单选题

通常深度大于6000米的深海被称为深渊,科学家认为其有着_______的科考和科研价值。下潜到1万米深度,相当于在1个手指甲大小的面积上承受约1吨的重量。气压、光照、盐度的逐级变化,造就了地球这个最深处的特殊性。在此开展科学研究,能够获取地球物理、地质构造等_______的科学资料。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不可替代   独一无二

B

无与伦比   不胜枚举

C

难以估量   丰富多彩

D

前所未有   错综复杂

正确答案:A
正确率:60.7%
易错项:C
知识点:解释关系
来源 【2024-四川-023】 展开解析
418/1000
单选题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诗中的“河”是指:

A

黄河

B

大运河

C

淮河

D

渭河

正确答案:B
正确率:68.8%
易错项:C
知识点:文学常识
来源 【2015-吉林下甲-016】 展开解析
419/1000
单选题

甲从A地,乙从B地同时以均匀的速度相向而行,第一次相遇离A地6千米,继续前进,到达对方起点后立即返回,在离B地3千米处第二次相遇,则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A

10

B

12

C

18

D

15

正确答案:D
正确率:26.3%
易错项:B
知识点:多次相遇
来源 【2010-江西-049】 展开解析
420/1000
单选题

甲乙两个班的士兵同时从起点出发,向10公里外的目的地匀速急行军,甲乙两班的速度分别为每分钟250米和200米。行军途中,甲班每看到一次信号弹,就会以n×20%(n为当前已看到信号弹的次数)的原速度向后行军1分钟,随后恢复原来的速度继续向前行军,最后乙班比甲班先到达目的地。
问甲班在行军途中至少看到了几次信号弹?

A

6

B

7

C

8

D

9

正确答案:A
正确率:32.1%
易错项:B
知识点:行程问题
来源 【2015-山西-063】 展开解析
会员充值
下载APP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客服电话
1568642867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