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搜索到1000道有关“书香世家女演员与多才多艺男演员合作电视剧,男演员家乡两次获得影视奖项,社会职务”的相关试题
571/1000
单选题

在一次知识竞赛中,甲、乙两单位平均分为85分,甲单位得分比乙单位高10分,则乙单位得分为(  )分。

A

88

B

85

C

80

D

75

正确答案:C
正确率:81.3%
易错项:D
知识点:平均数
来源 【2019-广东乡镇-018】 展开解析
572/1000
单选题

在ATM机上输入银行卡密码时,若连续三次输入错误则会吞卡,老李忘了银行卡密码的末两位数,只记得是两个不相同的奇数,若他在末两位上随意输入两个不同奇数,能在吞卡前猜中正确密码的概率是:

A

星光公考

B

星光公考

C

星光公考

D

星光公考

正确答案:A
正确率:42.0%
易错项:C
知识点:概率问题
来源 【2020-山东-043】 展开解析
573/1000
单选题

古典农业社会中,人的乡愁和城市没有太大的关系。彼时的乡愁大抵是怀才不遇的流荡,以及战争带来的_______和乡土难返。而现在,大多数“乡愁感慨”是具有城市生活经历的人发出的,他们发愁的是城市“工作好不好找,房子买不买得起”等等,过去随时可以返回的家乡,正逐渐消失在城市化运动中。因此,他们对乡愁的_______可能完全不是同一个方向,甚至可能是“城愁”。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背井离乡    认同

B

流离失所    认识

C

民不聊生    认可

D

饥寒交迫    认知

正确答案:A
正确率:30.9%
易错项:B
知识点:并列关系
来源 【2017-联考/湖南-026】 展开解析
574/1000
单选题

当下,电视节目主打媒体融合和多终端传播的概念并不新鲜,只要在不同终端进行内容投放的节目都自称是媒体融合。技术拓展了媒体类型和渠道,真正的媒体融合要借鉴互联网的用户思维,要以不同渠道用户的多层次的“真实需求”为导向定制内容,与用户之间形成相互分享信息关系,形成媒体融合关键点。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

在不同终端进行相同内容投放成为当下电视节目进行媒体融合的普遍做法

B

媒体融合本身不能提升节目的内容品质,但能让节目得到更好的传播与吸收

C

要做到媒体融合,就要把各种终端、渠道整合成一个有机体,形成信息传播的“生态圈”

D

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内容生产者与用户之间形成相互分享信息关系,是媒体融合的关键

正确答案:D
正确率:89.5%
易错项:C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17-联考/湖南-051】 展开解析
575/1000
单选题

甲、乙两条生产线每小时分别可以生产15000件和9000件某种零件,产品合格率分别为99%和99.8%。现接到36万件这种零件的生产任务,要求合格率不得低于99.5%,则两条生产线合作,至少需要多少小时完成?

A

15

B

18

C

24

D

25

正确答案:D
正确率:32.4%
易错项:B
知识点:工程问题
来源 【2022-北京-080/北京延庆-080】 展开解析
576/1000
单选题

通过调查发现,如果辽宁队获得出线权,那么江苏队或者安徽队也将获得出线权。
江西队不可能获得出线权。
如果江苏队和山东队获得出线权,那么江西队将获得出线权。
只有江西队和山西队都获得出线权,陕西队才能获得出线权。
由此可见:

A

安徽队不能获得出线权

B

辽宁队不能获得出线权

C

江苏队不能获得出线权

D

陕西队不能获得出线权

正确答案:D
正确率:47.4%
易错项:B
知识点:翻译推理
来源 【2008-辽宁-077】 展开解析
577/1000
单选题

广西最大贸易合作伙伴是:

A

美国

B

东盟

C

中东地区

D

欧盟

正确答案:B
正确率:53.6%
易错项:C
知识点:国情常识
来源 【2016-广西-024】 展开解析
材料

长远以来,中国就重视文化立国,礼治即表现在国家治理中体现出文化的精神。儒释道、诸子百家文化数千年来成为中国人的思想血脉,影响了各个朝代的主流思想。“仁义礼智信”“内圣外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理念,对中国古代治国理政以及全体中国人的人格言行影响很深。众所周知的如《论语》《大学》等成为数百年来包括帝王在内的治国理政者们的必读书,历史上国家治理者推行“敬天法祖”“以孝治天下”等理念和做法,都是礼治的表现。

中国历史的主流,与其说是人治,不如说是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思想影响下的帝王及士大夫们在治理国家。虽然经历许多次改朝换代,期间也有一些_______________的帝王,但中国社会治理的背后,总体来说都有着中国文化思想作为底蕴,都不同程度地体现着对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的_______________。

在礼治之下,总体来看中国历史上也发展出了与其相应的法治,有法制体系以规范社会治理的各方面。比如有监察制度以保证官员廉洁奉公,有官员选拔制度以保证任人唯贤,等等。就监察制度来说,唐朝就有“四善二十七最”“六察法”等,对官员的监察和考核进行严格详细的规定。对皇帝本身,也不是没有约束制度。比如在唐朝三省六部制下,虽然最高命令是皇帝诏书,但诏书由中书省拟撰,后经门下省复审。门下省如果认为不妥,可以“封驳”,也就是把皇帝命令挡回去。“封驳”在汉代已经出现,唐代“封驳”的例子屡见不鲜,宋朝也延续了这一制度。明朝来华多年的传教士利玛窦也注意到,“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

对法治的推崇,屡见于古代经典。比如《管子》说“法令者,君臣之所共立也”;荀子认为“隆礼至法,则国有常”。这些思想对中国历史上的治理产生了巨大影响。

一些人质疑中国历史上是否有法治,笔者认为,在这个问题上,国人应该有足够的文化自信。中国历史上有不少时期,整个社会能按照一定规则和制度来进行治理,并实现较长时间的良性运转,至少应说是具有相当程度上的法治特色的。历史学家钱穆先生就认为“中国政治,实在一向是偏重于法治的,即制度化的”。连《历史的终结》一书作者弗朗西斯•福山也认为“在某种意义上说,中国人发明了好政府”。

当然中国历史上的治理,有时代的局限性,也有很多不完善乃至糟粕的东西,但我们不应简单以人治抹杀中国古代治理经验,从而失去了取其精华的机会。比如历史上的监察制度、选官制度等经验就值得借鉴。笔者也注意到,历史上治理较好的时期,都是那些文化较昌明开放的时代,比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当文化精神比较衰退、保守的时候,便出现社会治理和制度的相对颓废。所以今天在全社会大力倡导法治的同时,也应注意到,“徒法不足以自行”,应大力加强“礼治”,注重夯实优秀传统文化的内蕴。

578/1000
单选题

最适合作为本文标题的是:

A

要法治不要人治

B

中国人发明了好政府

C

法治文化传统漫谈

D

礼法并治是中国的政治传统

正确答案:D
正确率:100.0%
易错项:统计中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16-北京-065】 展开解析
579/1000
单选题

甲、乙两企业合作完成某订单需要x天。如果甲企业产能增加50%而乙企业不变,可提前2天完成;如果乙企业产能增加300%而甲企业不变,可提前4天完成。问x的值是:

A

6

B

8

C

10

D

12

正确答案:B
正确率:54.8%
易错项:C
知识点:工程问题
来源 【2020-浙江A-058】 展开解析
580/1000
单选题

建筑虽然起源于防寒、祛暑、荫蔽、安全等实用的生活要求,但在建筑史上,人类对解决生活实用而付出的合作劳动却远远不如对非实用方面付出的多。宫殿、庙宇、祭坛、陵墓、教堂、纪念碑、园林等,这些全部或基本上服务于精神生活的建筑,其成就远远超过了住宅、作坊、堡垒等服务于物质生活的建筑。建筑形式、建筑风格的演变,往往是一代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最敏感的见证,在西方,人们形象地称建筑是“石头写成的历史”。
人们形象地称建筑是“石头写成的历史”,其原因是:

A

建筑凝聚着人类物质生产的巨大劳动,是人类自觉改造客观世界的直接结果

B

建筑是一代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见证

C

建筑是一个重要的审美对象,而对其具体关注会获得更多的美学感受

D

建筑服务于精神生活,也服务于物质生活,两者都包含了历史的审美因素

正确答案:B
正确率:71.3%
易错项:D
知识点:细节判断题
来源 【2018-辽宁-057】 展开解析
会员充值
下载APP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客服电话
1568642867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