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搜索到1000道有关“为此而期待。而我们也可以以小见大地看出,不光是李白,这个时期的人们都具有一个积极进取、”的相关试题
841/1000
单选题

托里拆利实验告诉我们一个标准大气压可以支撑76cm高的汞柱。2022年7月的一天,在某三地(当天天气均为晴天)同时做了托里拆利实验,汞柱的高度值依次为75cm,65.55cm,44.96cm,则这三个地方最有可能依次是:

A

广西北海、云南大理古城、重庆仙女山

B

四川峨眉山、海南三亚、甘肃兰州

C

海南三亚、重庆仙女山、西藏拉萨

D

西藏拉萨、四川峨眉山、广西北海

正确答案:C
正确率:68.6%
易错项:D
知识点:力学
来源 【2023-上海B-065】 展开解析
842/1000
单选题

世界上越是经济发展快的国家,人们看表的次数相对也就多。越是发展缓慢的国家,人们看表的频率也就越低。早些时候经济发展速度的排列次序是美国、日本、德国、英国、荷兰、新加坡、意大利、韩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但这些排列总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据此,我们可以认为:

A

看表的频率决定经济发展速度

B

经济发展速度决定看表的频率

C

早些时候,荷兰人的看表次数超过香港

D

美国人的看表次数总是世界第一

正确答案:C
正确率:50.0%
易错项:B
知识点:日常结论
来源 【2008-江西-077】 展开解析
843/1000
单选题

①关于世家与学术文化之间的关系,陈寅恪曾有精到论述
②近代亦有“五大文化世家”,如广东新会荣氏,江南钱氏等
③这世代相袭的文化家族,如繁星般遍布中华大地
④早期的文化世家有魏晋时期的王、谢家族,史称“王谢风流”
⑤历史上国人的治学十分看重“家学渊源”
⑥形成一张中国文化发展的版图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

①⑤②⑥④③

B

⑤②③①④⑥

C

⑤①④②③⑥

D

①④②⑤⑥③

正确答案:C
正确率:82.1%
易错项:B
知识点:句子排序题
来源 【2015-山东-024】 展开解析
844/1000
单选题

狗不嫌家贫,子不嫌母丑。爱自己家乡的人不会说家乡的坏话,张三就从不说家乡的坏话。可见,他是一个多么爱自己家乡的人啊!
以下哪项的推理方式与上述最为相似:

A

灯不挑不亮,话不挑不明。如果没有听到张处长这番话,我还在纠结要不要报名参加行业大赛,现在一切都清楚了。看来,张处长的话太重要了!

B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巨大的成功往往伴随着巨大的风险,李四投资股票获得高额回报。可见,他承担了多大的风险啊!

C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要落后。追求进步的人不会不爱学习的,王教授退休后一直无所事事,不爱学习。可见,王教授已不是一个追求进步的人了!

D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一个有才能的人不会将他的才能显示出来,李先生就从来没有显示过他的才能。可见,他是一个多么有才能的人啊!

正确答案:D
正确率:72.6%
易错项:B
知识点:结构相似
来源 【2018-江苏A-094/江苏C-093】 展开解析
845/1000
单选题

小王到某单位办事,只有一个窗口在办理业务,小王排在第6位,第一位客户开始办理业务的时间为9:02。假如每单业务的办理时间为6分钟,而且排在小王前面的人不会提前离开。那么小王在什么时候可以开始办理业务?

A

9:32

B

9:38

C

9:45

D

9:52

正确答案:A
正确率:54.8%
易错项:B
知识点:其他数学问题
来源 【2017-广东-022】 展开解析
846/1000
单选题

“屌丝”已成为很多年轻人的自我标注,它是和各种“二代”相比时的自称,同时还可能被用在自谦上,被夸赞时怯怯地说一句“我就是一枚屌丝”。事实上,这种自我矮化动机很复杂,不是一句“爱谁谁”就可以收尾的。在现实情况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完全逆反的两种情形,有人把本是外在的嘲弄或者自嘲内化成心理垢污,自我设限,直至“不能直立行走”,而有的人却在用内心的坚定祛除外在卑庸的“鱼鳞”,并终于学会了奔跑与飞行,从这个角度讲,“屌丝逆袭”者其实更是一种心态提档的超越。
作者最终想表达的观点是:

A

“屌丝逆袭”这是人人艳羡的对象

B

“屌丝逆袭”者真正逆袭的其实是心态

C

自我矮化其实并不可取

D

“屌丝”其实是很多人自谦的说法

正确答案:B
正确率:91.5%
易错项:D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15-吉林下乙-030】 展开解析
材料

xingguang

847/1000
单选题

从图看出,粮食产量持续增长的年数是:

A

1年

B

2年

C

3年

D

4年

正确答案:D
正确率:80.0%
易错项:C
知识点:直接找数
来源 【2012-江西-131】 展开解析
848/1000
单选题

所有的地震都是以P波开始的,这些P波移动快速,使地面发生上下震动,造成的破坏较小。下一个是S波,它的移动很慢,使地面前后、左右晃动,破坏性极大。早期预警系统通过测量P波沿地面移动的情况,来预测S波所造成的影响,然后发出警报。然而,从事此类系统工作的科学家们发现,事实上人们并没有多少时间为大地震做好准备。
要得到上述结论,需要补充的最重要前提是:

A

地球上每年大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绝大多数的地震人们根本感觉不到

B

根据历年大地震的记载,强震大多在夜里瞬间发生,无法在短时间内组织有效的防御行动

C

地震越大,P波与S波之间的间隔越短,留给人们预警的时间不多

D

发生较大地震时,人们先感到上下颠簸,而后才有很强的水平晃动,这种晃动是由S波造成的

正确答案:C
正确率:93.3%
易错项:B
知识点:前提型
来源 【2019-国考地市-105/国考副省-112】 展开解析
849/1000
单选题

研究人员发现,在过去的一个半世纪中,出现过几次地球转速放缓时期,这种时期每次会持续5年左右,更为关键的是,地球转速放缓的同时伴随着强震增多。研究人员据此得出结论:地球转速放缓导致强震多发。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结论:

A

在地球转速放缓时期,每年约发生25~30次强震,在其他时期,约为15次

B

在地球转速放缓时期,发生火山喷发的次数与其他时期相比没有明显变化

C

地球转速放缓,会使昼夜长短发生变化,昼夜长短变化导致全球强震多发

D

地核的轻微变化,导致地球的转速放缓,也导致全球范围内的强震多发

正确答案:D
正确率:70.3%
易错项:C
知识点:削弱反驳型
来源 【2019-浙江A-109/浙江B-029】 展开解析
850/1000
单选题

哲学的前提批判工作的真实指向究竟是什么?它是从何种特有的视角和方式切入对人的观念和行为的前提,并对之展开内在的而非外在的批判的呢?这是我们理解哲学的前提批判时所必须回答的一个“前提性”问题。哲学前提批判最根本的指向是人的思想观念和生活信念的“界限”,它要消解“思维的规定”与“存在的规定”具有同一性这一似乎不言自明的前提假设,从而呈现一切“思维的规定”不可避免的有限性。“思维”规定与“存在”规定具有同一性,这一信念经常被视为包括经验常识的“真理”、理论知识的“真理”和哲学的“真理”在内的种种认识形式赖以成立的一个基本前提。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的是:

A

前提批判工作的真理性

B

前提批判工作的科学性

C

前提批判工作的同一性

D

哲学前提批判工作的主题

正确答案:D
正确率:37.5%
易错项:C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19-河南司法所-020】 展开解析
会员充值
下载APP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客服电话
1568642867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