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人工智能这个领域开辟以来,研究者们就一直在试着捣鼓一个能作出创造性选择的人工智能。被视为现代人工智能之父的马文·明斯基,在1960年写下了这样的话:“我确信终有一天我们能得到拥有强大的解决问题能力的程序,方法是以错综复杂的方式组装一大堆启发式的部件——多目标优化、模式识别技巧、规划代数、递归管理过程等等。但在这些程序中,没有智能安坐。”智能不单是模式识别,但寻找智能的“位置”是个棘手问题,它一直困扰着人工智能研究者。
对画线部分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人们能开发出具有解决问题能力的程序,但人工智能发展并不乐观
人们能开发出具有解决问题能力的程序,但人工智能并没有出现
人们开发出的程序中并没有人工智能的位置
人们开发出的程序并不是人工智能
图书出版人首先应是一个文化人,然后才是一个生意人。只有在这两者之间求得一种_______的平衡,才能在这个日益萎缩的图书市场中生存下去。用这个标准来衡量,有些出版人就不太合格:要么过于看重文化的附加值,对市场化的道路_______;要么把图书看作一单单生意,只顾着炮制各种_______的畅销书。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微妙 不屑一顾 粗制滥造
精妙 置若罔闻 差强人意
精确 嗤之以鼻 眼花缭乱
巧妙 退避三舍 名不副实
甲、乙两个单位分别有60和42名职工,共同成立A、B两个业余活动小组,所有职工每人至少参加1个。乙单位职工中仅参加A组的人数是只参加一个小组人数的60%,乙单位职工中参加B组的人数与参加A组的人数之比为3:4,参加B组的人中,甲单位职工占。问有多少人仅参加A组?
35
42
46
56
我有很多书想读,却读不进去,以致很多想了解的学问,都难以了解。牟宗三先生回忆年轻时在北大读书,有一天得到熊十力的《新唯识论》,一个晚上就读完了。这怎么可能呢?这部书一直放在书架上,我曾多次打开它,但都读不进去。有一次,我在美国作家迪拉德的《听溪者的朝圣》上,看到这个说法:《道德经》写的是“生活的艺术”。对于只有五千言的老子《道德经》,我从来没有读通过,因此无法得出一个贯通的看法。于是,我以“如何生活”的角度去读,结果第一次读通老子,并且得出中心思想,感觉非常不错。
这段话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找到合适的角度读书则更易读通
书读不通便不能了解更多的学问
只有自己感兴趣的书才能易读通
某些理论性较强的书应多读几遍
下图和哪个选项一起可以拼接成一个封闭立体图形:【2018山东070】
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
老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要责任。正确的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不能想象一个没有正确理想信念的人能够成为好老师。唐代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是第一位的。一个老师,如果只知道“授业”、“解惑”而不“传道”,不能说这个老师是完全称职的,充其量只能是“经师”、“句读之师”,而非“人师”了。古人云:“经师易求,人师难得。”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是“经师”和“人师”的统一,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好老师心中要有国家和民族,要明确意识到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
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
做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
做好老师,要有引路意识
汉字自从成了汉语的书面符号,就一直是中华民族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它之所以能够_______,正是因为它的生命力来自它的内部结构。汉字是形音义三位一体的结构体,其中,表意是它的主体功能。稳定的形、义使它超越了表音能力的缺陷,尽管古今汉语和南北方言语音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还能“由文知义”。于是,隔代的人可以_______书面阅读,异地的人可以借助文字沟通。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长盛不衰 共享
宝刀未老 超越
永葆青春 凭借
经久不衰 信赖
研究人员研究了来自110万人的DNA,得出了一个评分系统。利用该系统可以通过检测某人的DNA来大致预测某人的受教育程度。结果发现,那些基因得分最低的人只有10%的机会从大学毕业;相比之下,那些基因得分在前五分之一的人,有50%的机会从大学毕业。这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人类认知遗传学研究。有些人据此以为,人类的基因与学历之间有极大联系。
下列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这些人的观点:
在110万被研究者中,抽样显示,只有不到30%的人是大学毕业的
在大学毕业的被研究者中,其父母之一是大学毕业的超过50%
在110万被研究者中,有超过60%的人是大学毕业的
基因得分最居中的人,也有40%的机会从大学毕业
充足理由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论辩过程中,一个判断确定为真,就要有真实可靠并与之具有必然联系的另一个(另一组)判断作为理由。
根据上述内容,下列思维过程符合充足理由律的是:
正是由于家教严格,岳飞长大后才成为了一名名震中外的军事帅才
一个人只有学习刻苦,才会取得好成绩。但也不绝对,小华学习并不刻苦,他的成绩也能名列前茅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天生我材必有用
哲学家将人类看作“语言动物”。大约7万年前,常被野兽捕食的智人获得了语言,便强大起来,稳居地球食物链的最高端,演化为今天的人类。而文字和印刷术的发明,打破了时间、空间对口语的限制,改变了知识传播的方式与速度,改善了人类的记忆习惯与思维方式,推动了社会进步。工业化极大地延伸了人类体力,而今人类进入高速移动互联网和语言智能时代,脑力又得到延伸,这将是人类演化史中一个划时代的进步。可以说,人类形成发展的历程,就是获取语言、使用语言、发展语言、创新语言的过程。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语言智能化的划时代意义
语言是人类社会得以运转的基础
人类社会的进步离不开语言的发展
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