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搜索到1000道有关“中文箴言两章内容空行数”的相关试题
81/1000
单选题

下列属于法治社会建设内容的是:

A

人民法院巡回法庭在农村事发地公开审理民事纠纷案件

B

村民、社区居民依法选举村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

C

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等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

D

凡是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都要向社会公开

正确答案:B
正确率:25.0%
易错项:A
知识点:其他法律法规常识
来源 【2019-新疆兵团-003】 展开解析
材料

相比虹膜识别、人脸识别,指纹识别是生物识别技术中发展最成熟、最便利、综合成本最优的技术。指纹识别技术利用人体指纹的唯一性与稳定性特点,通过光电技术、模式识别和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活体指纹进行采集、分析和比对,从而自动、迅速、准确地鉴别出个人信息。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指纹识别的关键技术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在图像采集方面,已经形成光学、半导体、超声波等多种性能良好的主流传感器;在指纹算法方面,能根据应用需求不断优化,可实现纯特征点比对、特征点加图像比对和纯图像比对等多种比对方式。
目前,指纹识别技术已在考勤、门禁、移动支付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并开始在金融、公安、教育、社保等行业广泛应用。随着互联网及移动支付的普及,个人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指纹识别逐渐从行业应用拓展到终端消费市场,并逐渐成为主流智能手机的标配。
将指纹识别引入智能手机,手机使用人隐私和金融交易安全能得到有效的保护。所以,手机厂商都________地在手机上加入指纹识别功能。2015年,中国指纹识别传感器销量超过7000万颗,其中超过6000万颗应用到手机上,而2016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运用指纹识别传感器的数量已经突破1.2亿颗。
目前,一套完整的指纹识别产品或方案包含三个必要元素:指纹传感器、指纹算法处理芯片和指纹算法软件。智能手机上的指纹识别应用大部分采用TEE方案,即将指纹比对算法和应用加载到基带芯片中,由模组厂商对传感器进行封装、涂层或者盖板,再提供给手机终端厂商。
一个好的指纹识别方案需要传感器和算法芯片的有效配合,才能真正实现身份识别的安全可靠。但是,现阶段国内外指纹识别企业多数是传感器芯片与算法芯片分离,厂商要么只做传感器芯片,要么只做指纹算法芯片;而指纹识别也还存在着指纹误识、指纹特征数据被提取、比对结果被伪造等安全隐患。部分厂家的指纹算法芯片的安全防护还没有达到国际标准EAL4+水平,产品的使用稳定性、传感器与算法芯片的兼容性也有待提升,在综合安全防护技术、产业化配套、标准统一化、产品兼容性等方面还需进一步规范。

82/1000
单选题

以下内容文中未涉及的是:

A

指纹识别的工作原理

B

指纹识别的适用领域

C

指纹识别的应用效果

D

指纹识别的准入门槛

正确答案:D
正确率:55.6%
易错项:C
知识点:细节判断题
来源 【2018-江苏C-049】 展开解析
材料

“大量研究表明,睡眠及睡眠障碍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呼吸疾病等多种慢性疾病密切相关。”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中医治未病科副主任张慧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睡眠不足轻者可影响人的注意力、判断力等,长期睡眠不足可增加罹患疾病的危险,如心脏病、高血压、抑郁症等,直接危害人体的健康,重者还会增加死亡的风险。

“近年来,精神类疾病发病率持续增高,缺乏睡眠是‘帮凶’之一。”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心身医学科主任喻小念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长期睡眠不足可能与所有的精神疾病有关,有些情况下,二者甚至互为因果,即睡眠不足引发精神障碍,精神障碍又会让人睡不着、睡不好,从而形成恶性循环。长期睡眠不足,可能引起抑郁症、焦虑症等疾病,儿童阶段长期睡眠不足甚至可能诱发智力发育迟缓或情绪心理问题等。

为什么睡眠不足会带来一系列隐患?“人的大脑需要一定的兴奋和抑制节律调节来保障其活动的正常运行,长期睡眠不足就是对这种节律的破坏,在本质上会引起大脑运作不畅,从而表现出整个人意识不清醒、思维迟缓并伴发情绪不良等外在行为,严重者甚至还会出现精神失常。”喻小念表示。有关研究发现,长期睡眠不足的人群在统计学层面上的抑郁症、焦虑症、自杀等风险是普通人群的1.4倍以上。

“睡不足有隐患,睡得过多也不见得是好事,然而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喻小念指出,医学上有一种以睡眠过多为主要特征的病症,即嗜睡症。患者会不分场合地表现出经常困乏嗜睡,出现不同程度、不可抗拒的入睡,白天睡眠过多或睡眠后达到完全觉醒状态的过渡时间延长等。过多的睡眠不仅会降低工作、生活质量,也会有认知功能方面的退化,如近事记忆减退、思维能力下降、学习新事物能力下降,更可能是其他躯体疾病的表现。

83/1000
单选题

根据文段内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睡眠过多比睡眠不足更有害身体健康

B

抑郁症的发生可能与长期睡眠不足有关

C

如果使人脑保持兴奋即使长期失眠也不会有太大影响

D

儿童视力发育延缓往往是睡眠不足所导致

正确答案:B
正确率:94.7%
易错项:A
知识点:细节判断题
来源 【2021-重庆选调-037】 展开解析
材料

一般来说,癌细胞进行转移会分为几个阶段:一是侵犯,此时癌上皮细胞会松开癌细胞之间的连接,使之“重获自由”而能移动到其他地方;二是“内渗”,此时癌细胞穿过血管或淋巴管的内皮进入循环系统;三是“外渗”,此时经过循环系统之旅洗礼的幸存者会穿过微血管的内皮细胞到达其他组织;最后就是这些癌细胞的“新大陆移民”,在其他组织当中繁衍形成转移的恶性肿瘤。

此前这方面的研究都是将癌细胞注射入循环系统中,如此便缺少了与侵犯和内渗作用相关的基因研究。最近,美国一家研究所发表了与癌症转移早期相关的研究结果。

首先他们使用目前技术领先的微阵列技术对会转移的老鼠乳癌细胞的基因表现进行分析,从中找到了一个重要的转录因子Twist。这个转录因子在胚胎发育的某些过程中,肩负着引发细胞移动以及组织重组的任务,而类似的细胞移动以及组织重塑情形在肿瘤转移的时候也会发生。

他们发现,Twist会使由钙黏附素E所调控的细胞黏附作用失效,产生上皮细胞的上皮一间质转化;被阻断了Twist表现的癌细胞的转移程度会降低,在循环系统中的癌细胞数目也有减少的现象。另外,人类乳癌之一的侵犯性小叶癌当中也观察到Twist抑制了钙黏附素E的表现。

研究人员推测,癌细胞之所以能够进行转移,可能是由于唤醒了身体中沉睡已久的、负责胚胎早期形态发育的基因,导致相关程序的启动,从而获得可怕的转移能力。

未来在临床上也许能开发药物以抑制Twist这类基因的表现,避免肿瘤转移;或者可以借由筛检这些基因,及早发现肿瘤的未来走向,并给予适当的化疗。

84/1000
单选题

文章内容可以概括为:

A

科研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

B

如何阻断癌症转移的路径

C

癌症转移可以在早期就被发现

D

发现与癌症转移相关的转录因子

正确答案:D
正确率:统计中%
易错项:统计中
知识点:说明文
来源 【2009-江苏B-135】 展开解析
材料

每提起屈原的《涉江》,人们总喜欢把它与《离骚》作比较,有人说它是“一部小型的《离骚》”,有人认为,“《涉江》同《离骚》一样,反映了诗人对真理的追求和遭贬后的愤懑与不平。”有些学者把《离骚》和《涉江》都看作是屈原晚年的作品,都写于放逐江南之时,陶今雁在《漫谈屈原的〈涉江〉》中说:“《涉江》与《离骚》一样,都是诗人对一生生活经历的总结,是他晚年流放于湘沅一带写的”。郭沫若也说过下面的话:“《涉江》之作殆与《离骚》相去不远。屈原在长期窜逐中,南下湘沅流域应不止一次,余昔以《涉江》作于《哀郢》之后,今知其非是。”(《屈原赋今译》)固然《涉江》与《离骚》都像一面闪光的镜子,反映出屈原伟大的人格和坚贞的品质,也像一道深深的辙印,印下了诗人求索中坎坷的历程。但《涉江》与《离骚》是有明显的不同的,仅就写作时间与地点来说,差别也是巨大的。对于《涉江》的写作时间与地点,我对传统的看法是没有疑义的,但《离骚》却是作于放逐汉北之时,大约是楚怀王三十年(公元前299年)之前不久,当时屈原应为四十四岁左右。

这个问题,还可以从《离骚》本身的内容来看。细析《离骚》诗意,诗中对君王听信谗言、朝废昔替,是有埋怨和责难的,但也有希冀和期待,希望他能改其度,继前王之踵武;同时有对年华易逝的惋惜和懊丧,但也表示要珍惜这大好时光,并没有自弃和绝望。有对自己受谗遭贬怀着牢骚和不平,但对未来也还抱有希望企求。这与后期作品那种决绝的调子,凄凉的色彩是有所不同的。在《离骚》中,我们看不到《涉江》中“世溷浊而莫余知兮,余将高驰而不顾”,“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那种对世事极度伤心的态度;我们也听不到像《悲回风》中“吾怨往昔之所冀兮,悼来者之逖逖”,“骤谏君而不听兮,任重石之何益”(“任重石”即抱石投河之意)那种对君王、对前途完全绝望的凄绝的心声。相反地,它却有着强烈的牢骚和不平。一个人只有在有希冀、有企求之时,才会有因实现不了这希冀、企求而产生的牢骚和不平。不然,也就如老子所云“无可无不可”了。所以,这牢骚和不平也正是有进取心的产物,如同白居易所云,“三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另外,《离骚》中还有强烈的改变现实的自信心,这更是一个对事业和前途并未绝望的人的心理特征了。

85/1000
单选题

第2段旨在从内容的角度证明《离骚》:

A

充满希冀与不平,是充满生机的作品

B

不同于《涉江》和《悲回风》的格调

C

充满牢骚与希冀,以此证明它不是晚年作品

D

没有表达自弃和绝望,但有对年华易逝的惋惜和懊丧

正确答案:C
正确率:50.0%
易错项:D
知识点:记叙文、传记等
来源 【2011-北京-068】 展开解析
材料

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浙医二院放射介入科的研究成果,经由“小苏打饿死癌细胞”的通俗解读,被普通人广泛知晓,反响强烈,如石击水。

意料之外的巨大反响,印证了一个情理之中的判断:_______________。有人说,科学就是一层纸的厚度,道理可能很简单,但发现的过程艰难。科学研究要向公众讲清楚,其中也隔着一层纸。如果点不透,这层“纸”会一直阻隔公众认知;如果力道把握不好,把纸捅出“窟窿”来,传播的效果就会走歪。

科研成果有可能在通俗化解读中走样变形。比如,“标题党”任意裁切拼接,只取其一,不及其他;像“小苏打饿死癌细胞”的说法,在微信群竟成了“喝苏打水致癌”“靠十几块钱的小苏打就能治肝癌”。被这些标题党和“变形”的说法牵着鼻子走,再怎么批驳、证伪、寻求真相也只能是缘木求鱼。

86/1000
单选题

如果要续写并结束此文,最恰当的内容是:

A

“小苏打饿死癌细胞”式误读的原因

B

专业性解读与通俗性解读的不同效果

C

促进科研成果通俗解读及科普推广的建议

D

避免医学研究成果被媒体有意曲解的措施

正确答案:C
正确率:0.0%
易错项:D
知识点:细节判断题
来源 【2016-吉林乙-049】 展开解析
87/1000
单选题

有三只盒子,每只盒子里面装了两只球,分别是黑黑、白白、黑白。每只盒子都贴上了标明内容的标签,但所有的标签都贴错了。要求:打开一只盒子,但只能取出一个球来,看过之后把所有的标签都纠正过来。
可以打开的盒子是:

A

黑黑

B

白白

C

黑白

D

打开哪个盒子都不行

正确答案:C
正确率:50.0%
易错项:D
知识点:朴素逻辑
来源 【2009-贵州-094】 展开解析
88/1000
单选题

当传统媒体还在琢磨受众喜欢什么内容的时候,算法推荐已迅速赢得了大量用户,媒体技术的变革,重塑了新闻产品的生产与分发,也重构了新媒体的内容生态。面对全媒体时代,我们需要用主流价值纾解“算法焦虑”、用社会责任规范“内容生产”、用优质平台凝聚“众人之智”,以更多更好的正能量、主旋律内容供给,让舆论天空更清朗、舆论生态更健康。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

给以主流价值为底色的传统媒体内容产品插上算法分发的翅膀

B

增强主流价值供给,纾解新媒体内容生产和传播中的技术问题

C

面对算法焦虑和流量焦虑,主流媒体要保持主流价值内容定力

D

用主流价值纾解“算法焦虑”:构建健康活跃的新媒体内容生态

正确答案:D
正确率:80.4%
易错项:C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20-联考/山西-003】 展开解析
材料

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禹贡》,实际上产生于战国后期,但对历史地理现象的注意和记录在更早的著作中已可找到例证。成书于公元1世纪的《汉书•地理志》既是一篇内容丰富的当代地理著作,也堪称中国第一篇历史地理著作,因为它所记述的对象不限于西汉一朝,而是“采获旧闻,考迹《诗》、《书》,推表山川,以缀《禹贡》、《周官》、《春秋》,下及战国、秦、汉”,对见于历史典籍记载的重要山川地名作了考订注释。此后,从郦道元的《水经注》至唐宋以来传世的地理著作,几乎都是由当世上溯到往古,注重历史地理现象的记载和研究的。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时期内,皇朝的更迭、政权的兴衰、疆域的盈缩、政区的分合和地名的更改不断发生;黄河下游的频繁决溢改道又经常引起有关地区地貌及水系的变迁,给社会生活带来相当大的影响。中国古代发达的文化使这些变化大多得到了及时而详尽的记载,但由于在如此巨大的空间和时间中所发生的变化是如此复杂,已不是一般学者所能随意涉足,因而产生了一门专门的学问──舆地之学(沿革地理)。到清代,沿革地理学的成就达到了高峰,是乾嘉学派学术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

毫无疑问,沿革地理是历史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因此我们可以说中国的历史地理研究_______于1900余年前的《汉书•地理志》,并可以_______更长的历史;但是沿革地理不等于历史地理学,两者不仅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质的区别。就研究内容而言,前者主要是政区和疆域、地名、水道的变迁,后者却包括地理学的各个分支。就研究的性质而言,前者一般只是现象的描述和复原,很少涉及变化的原因,后者则不仅要复原各种以往的地理现象,而且要寻求它们变化发展的原因,探索它们的规律。中国沿革地理虽然是一门专门的学问,却一直没有形成一门学科,所以数百年来除了有少数几位专治沿革地理的学者之外,大多只是历史学家、经学家、训诂学家、文学家、金石家的副业,它的成果主要也是作为历史学和其他学科的注释检索之用;历史地理学则有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和理论,是现代地理学的一部分,一般来说需要有专门的研究人员,它的研究成果既可用于解释自然发展规律,也可用于解释人类活动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在特定自然条件下的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显然,历史地理学形成和发展的一个决定因素是现代地理学的建立。在中国,这是在20世纪初叶才具备的条件,所以中国沿革地理向历史地理学的发展是30年代以后才开始的。

89/1000
单选题

下列对文章的内容概括最恰当的是:

A

历史地理学在我国的发展源远流长

B

历史地理学形成、发展的主要原因

C

历史地理学在我国形成、发展的过程

D

历史地理学形成、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

正确答案:C
正确率:100.0%
易错项:统计中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15-江苏A-015】 展开解析
90/1000
单选题

现在中文系的文学教学是普遍存在弊病的,突出的表现是:概论、文学史和各种理论展示的课程太多,作家作品与专书选读太少,结果呢,学生刚上大学可能还挺有灵气,学了几年后,理论条条有了,文章也会操作了,但悟性与感受力反而差了。
这段文字不直接支持以下哪种观点:

A

中文系学生的“文气”在日益弱化

B

现在中文系的文学教学需要改革

C

现在中文系学生普遍缺少文学作品的阅读

D

现在中文系文学教学应大幅削减概论、文学史及理论课

正确答案:D
正确率:40.0%
易错项:C
知识点:细节判断题
来源 【2013-天津-033】 展开解析
会员充值
下载APP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客服电话
1568642867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