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气象局气候中心最近完成的一项研究认为:未来10至30年,“干暖”将成为目前大熊猫栖息地气候变化的总体趋势,这些地区将越来越不适合大熊猫的生存繁衍,而西北方向的邛崃山系则会因为气温升高、降水明显增加,变得更适宜大熊猫生存。大熊猫栖息地气候适宜区、次适宜区将由东南向西北转移,因此大熊猫未来将会向西北迁徙。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观点:
大熊猫喜欢湿润的气候
“干暖”气候不利于竹子生长
西北地区的气候正变得越来越湿润
大熊猫具备迁徙的能力
由于全球碳排放量的不断增长,全球范围内气候呈现升温趋势。但与此同时,气候变暖也会让部分树木生长速率加快,从而使树木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的效率增加。因此,人类不需要过于担忧碳排放导致的气候变暖问题。
下列选项如果为真,最能有效削弱上述结论的是:
不同树种碳吸收效率提升的情况有差异
树木并非是地球上吸收储存二氧化碳的主力
树木死亡后其储存的碳可能会重新释放到大气中
目前人类产生的碳排放增量远远超过了树木的吸收能力
关于2013-2015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GDP和进出口贸易状况,能够从上述资料中推出的是:
2015年GDP同比增速超过10%的省市有3个
2013-2015年,累计进出口总额超过1万亿美元的省市有3个
2014年贵州进口总额高于上年水平
2015年长江经济带进出口总额占全国比重低于2013年水平
对气候变暖的治理应当是为二氧化碳找出路,而不仅仅是减少排放或简单地掩埋它,为此科学家提出富碳农业的理念,将人类活动特别是工业生产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捕集后,以高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几倍的浓度,释放在密闭的人造气候小区域中,利用相关科学技术,创造一个高效率的光合作用环境,从而极大提高农林作物的产量,科学家认为富碳农业将成为解决气候变暖问题的重要途径。
下列陈述如果为真,哪项最能支持科学家的结论:
传统农业需要使用阳光下的土地,而富碳农业可以不受此限制
人造气候区域很难高效地使用太阳光来促进光合作用的发生
现代技术能以较低的成本实现二氧化碳的捕集、运输和在密闭场所的释放
富碳农业可以利用盐碱地、沙漠地、荒漠地等解决土地短缺问题
英国首相丘吉尔说过:“打赢了战争、创造了历史之后,还要抢着去当第一个记录和解释历史的人。”这很好地说明了他为什么要写那十几本厚厚的历史著作。尽管历史上并没有多少人能同时成为历史的缔造者和阐释者,但获得胜利的一方总是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讲历史。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历史记录未必真实
要谨慎评价丘吉尔的著作
丘吉尔既是政治家又是历史学家
掌握历史记载的话语权非常重要
下列与我国四大盆地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柴达木盆地盛产小麦和青稞
准噶尔盆地呈不规则三角形
罗布泊位于塔里木盆地东部
四川盆地的气温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
小张和小李两人一周共加工了195个零件,两人每天可以加工的零件数量分别是14个和16个,但如果两人一起工作,每天可以共完成33个,从周一到周日,每天两个人都至少有一人在工作,问这一周内有几天只有一个人在工作?
1
0
3
2
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实施允许国内民间资本和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改组的政策。截至2012年底,银行业中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股本中民间资本占比达到45%,城市商业银行总股本中民间资本占比则超过半数,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股本中民间资本超过90%。到2012年,中国已有2494家境内上市公司,股票市值达23万亿元,占当年GDP的43%,股票有效账户数14046万户。
以下概括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至2012年底城商银行民间资本参股占比超过50%
2012年我国GDP超过60万亿元
2012年我国股票有效账户数已经过亿
2012年我国境内上市公司已接近2500家
与发达国家新的城市发展理念不同的是,中国的很多城市仍然醉心于打造“花园城市”。如果将“花园城市”理解为花团锦簇、绿树成荫,这本身并不错。问题在于,很多地方将“花园城市”理解成了低密度和宽马路,特别是在新城建设中盲目追求宽马路、大广场和大的绿化带,这就错了。
以下说法最可能符合作者观点的是:
“花园城市”已经是一个过时的城市发展理念
“花园城市”并不单单指花团锦簇和绿树成荫
“花园城市”建设不应一味追求低密度和宽马路
中国对于“花园城市”的理念存在误解
在全部经济活动所创造的产值当中,20世纪70年代主要发达国家的服务业的产值贡献达到或超过全部产值的一半左右,到世纪之交的时候,已经占到将近三分之二的比重。这段话表明在发达国家:
经济活动的大部分内容是在提供服务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服务业有可能成为人类经济活动的全部
工农业产值均在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