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地球上高寒地区沿地表运动的巨大冰体,是第四纪以来一定地形条件下气候变化的产物
②中国是世界上山地冰川最发育的国家
③大气降水(雪)沉积在高寒地带,先由雪花圆化成粒雪,再由粒雪变质成冰
④在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四川和云南西部,共分布发育了4万余条冰川,总面积约为5.94万平方千米
⑤冰川又称冰河
⑥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冰川冰以极其缓慢的速度向下游流动
⑦冰川主要分布在地球的南北两极,但在包括赤道附近在内的地球上各大高山、极高山和极高海拔的高原上都有各类冰川分布发育
将以上7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⑤①③⑥⑦②④
⑤⑦③⑥①②④
②④①③⑤⑥⑦
⑤⑦②④①③⑥
风俗既然是历史的产物,就不可避免地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但凡能够存在的,都有其依存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沧海桑田的变化,经济的发展,制度的更迭,都会促使风俗变迁,有些旧风俗的衰亡犹如新风俗的兴起一样,是自然和社会的新陈代谢,是合理的现象。衰亡的不一定都要复兴,有的不妨任其自生自灭。例如,新中国成立初期有的少数民族文字已经消亡,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曾经帮助这些民族恢复文字,但事与愿违,不受当地人的欢迎,因为他们认为学会本民族的文字,走不出家乡,宁可选择学汉字。但是,这种文字既然在历史上存在过,就是一份值得珍视的文化遗产,需要作为文物保存在历史记忆中,让现代人感知先人的智慧,使其“亡而不忘”。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应该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待风俗
风俗是一种无法复制的非物质遗产
风俗的变迁是多种因素耦合的结果
风俗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应大力保护
20世纪60年代,已是制成品出口主要国家的荷兰发现大量天然气,荷兰政府大力发展天然气业,出口剧增,国际收入出现顺差,经济显现繁荣景象,但蓬勃发展的天然气业却严重打击了荷兰的农业和其他工业部门,削弱了制成品出口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到20世纪70年代,荷兰遭受到通货膨胀上升、制成品出口下降、收入增长率降低、失业率增加的困扰。这种资源产业在繁荣时期价格膨胀是以牺牲其他行业为代价的现象,国际上称之为“荷兰病”。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荷兰病”的是:
经济极不发达的甲国在其国境内发现了大油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大大提高了国民收入水平
十年前,乙国的经济支柱产业是汽车制造业,目前该国已转型为金融大国,汽车制造业不断萎缩
丙国经济常年依赖农产品出口,在农业上投入了大量劳动力,导致该国其他行业的发展一直停滞不前
重工业国家丁国发现了大量矿藏资源,大批工人向采矿业转移,导致工业人才流失,工业生产力逐年下降,供求矛盾加剧
非黑即白是一种逻辑错误,指在两个极端之间,不恰当地二者择一。非黑即白式的思考,无视中间体存在,把选择范围仅限于黑白两个极端,不恰当地要求在二者中择一。
以下哪个选项符合非黑即白?
大家都说张三很爱你,所以他一定是很爱你的
张三不是一个成年人,所以他一定是未成年人
张三不是一个工作狂,所以他一定是一个懒汉
张三是个黑皮肤的人,所以他一定不是黄种人
下面画横线处应该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由于自然气候的变迁、无序的放垦、环境的污染和一些人为的因素,鄂尔多斯的生态环境遭受到严重破坏,这个曾经水草丰美、“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富庶之地,其羊绒的品质近年来也在_______。
②一年一度的端阳节,各地的民间习俗同多于异,如悬挂菖蒲艾草、佩香囊、赛龙舟、涂雄黄饮雄黄酒、吃咸蛋吃粽子、尝时令鲜果等,据说这些传统活动可以_______百病。
蜕化 祛除
退化 祛除
退化 驱除
蜕化 驱除
森林还是_______________。在一个森林环抱、绿树成荫的城市里,这个功能最明显。这里,人们不但会感到空气清新,还会感受到它的温度和湿度方面的双重影响。冬季,它能挡风御寒,既可使寒冷的气温不致降得过低,又可使冬天不至于过分干燥;夏季,它能吸收一部分太阳辐射,形成绿地里良好的小气候,为人们创造凉爽、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一台超能吸尘器
一座城市大氧吧
一部巨大的空调机
一个大型滤清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是: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中国多样化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们春种,秋收,夏耕,冬藏,四季轮回中,隐藏着一套严密的历法,历经千年而不衰,相比农耕时代,今天的人们与自然日渐疏远,然而,沿袭祖先的生活智慧,并以此安排自己的饮食,已内化为中国人特有的基因。
最能支持上述结论的是:
在年轻人的日常饮食中洋快餐占据了重要地位
在大城市中有很多家庭开始选择到饭店吃年夜饭
罗宋汤、炸猪排等舶来品,最终被同化为上海人自己的味道
川菜在全国许多地方都受到当地人的喜欢
三叠纪末期中央大西洋超级火成岩省喷发造成的火山冬天导致大量陆地生物灭绝,恐龙却避过了这一灾难,并于三叠纪末生物灭绝事件后迅速占据生态主位。恐龙为什么能在生物灭绝的天灾中得以生存,并于灾后蓬勃发展?晚三叠世至早侏罗世早期是地球历史上典型的温室时期,地球两极不存在冰川,森林覆盖到达潘吉亚大陆的南北两极。研究人员在潘吉亚大陆的北极地区准噶尔盆地晚三叠世至早侏罗世湖沼相泥岩中发现了保存精美的恐龙脚印化石,据此认为早已适应极地寒冷的气候是恐龙崛起的主要原因。
下列哪项最可能是研究人员得出结论的条件?
晚三叠世至早侏罗世早期恐龙生活于极地地区
大灭绝事件后恐龙体积迅速增加,地理分布范围迅速扩张
即使两极无冰川的温室地球时期,极地也存在季节性的结冰
在大灭绝中幸存下来的大多是分布于中、高纬度地区的恐龙
不发达国家粮食仍要靠进口,在自然灾害面前无能为力。农牧业、矿业是其主要的经济部门,劳动人口主要在这类部门工作。文化教育水平和人民的生活水平都很低。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不发达国家:
在自然灾害面前无能为力
只有农牧业和矿业两个经济部门
仍处于极端落后的农业国或农牧业阶段
人们生活水平很低,文盲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