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搜索到1000道有关“中国四省市交界城市 地处两个山地过渡带 气候属于北亚热带气候 境内有水域及众多支流 历史上行政区划变迁 工业以化工建材为主 拥有国家森林公园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遭受极端自然灾害”的相关试题
材料

①今天,世界上超过15亿人使用筷子,也就是说每五人中就有一人用筷子进餐。西方学者林恩·怀特等人根据取食方式,将世界文化一分为三,分别是手指取食、刀叉取食、筷子取食所构成的三大饮食文化圈。筷子取食方式主要流行在亚洲地区,筷子的发明地中国更是典型代表。

②但是在古代中国,筷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不是主要的饮食工具,出现最早且被用作主要取食工具的是“匕”,是一种状如匕首、介乎刀和匙之间的餐具,长柄浅斗,像今天的汤勺。

③饮食史专家倾向于把食物分为两类:谷物类和非谷物类。以就餐而言,前者显然更重要,因为在许多地方,“吃一顿饭”通常就等于“吃了一种谷物”,无论是大米、小麦、小米还是玉米。在汉语中,“饭”泛指所有煮熟的谷物;在现代语境中,“饭”通常指的是“米饭”,也有可能指其他谷物煮熟的“饭”。这种表达方式,说明了谷物食品的重要性。在汉语口语中,非谷物类食物被称为“菜”,有时被称作“下饭菜”,有的方言中直接称为“下饭”。由此可知,“菜”的主要功能是辅助人们摄入谷物食品。

④在古代中国,“匕”之所以是主要的饮食工具,是因为中国人最初就是用“匕”来取用谷物食品的,筷子最初则是用来夹取非谷物类食品的。这两种配套使用的餐具,在文献中被称为“匕箸”,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勺子和筷子”。在“匕箸”的表述中,“匕”在前,“箸”在后,显示出勺子在进餐工具中的重要地位,从根本上说,显示的是中国古人食谱中“饭”与“菜”的主次关系。今天在朝鲜半岛,我们仍能看到这种饮食传统的延续。就像中国古代的饮食习俗,朝鲜或韩国人通常用勺子取食谷物食品(即米饭),而用筷子夹取非谷物类的食品。

⑤古代中国人和今天朝鲜半岛居民用勺子和筷子来进食,反映了饮食和文化的双重影响。从上古到唐代,中国北方以及朝鲜半岛的主要粮食是小米。这是一种适合该地区气候的作物,既耐寒又抗涝。不过小米烧熟之后不像有黏性的稻米易于团成块状,因此更适合煮成粥。根据中国礼仪文献,食粥用勺子更好,筷子则主要用于从有汤的菜中夹起食物,或夹取非谷物类的食品,是一种次于勺子的进餐工具。

⑥筷子的角色在汉代发生了变化,这与小麦粉制成的食品(如面条、饺子、煎饼和烧饼等)在此时开始变得日益流行有关。考古发现证明,古代中国人很早就学会用臼和杵研磨谷物制作面条。世界上最早的面条就是在中国的西北地区发现的,其原料是小米,有超过四千年的历史。到了汉代,由人或动物带动的石磨逐渐普及。除了小米,中国人也开始研磨小麦。这可能是受到中亚文化的影响。在研磨成为一种广为接受的小麦加工方法之前,中国人煮食完整的小麦,即“麦饭”,至少在中国,小麦的食用经历了一个从“粒食”到“粉食”的过程。这一转化并非一蹴而就,因为在面粉出现之后,许多地区仍然保留了食用麦饭的传统,不过毫无疑问,是面粉把小麦变成了更受欢迎的谷物食品。到了唐代末年,即10世纪初,小麦已经变得非常重要,足以动摇小米在中国北方农作物中的霸主地位。

⑦而在南方地区,稻米从远古时代起就是主粮,南方居民可能很早就使用筷子来取食米饭和其他配食。在宋代,由于选用了来自越南的早熟新品种,水稻产量在中国南方和北方都得到很大提高。到了明代,水稻种植面积持续增长。此外,大约从明代甚至更早开始,人们渐渐采用了合食制,即大家一同坐在桌旁进食,筷子被用来夹取所有食物。于是,勺子渐渐丧失了原来取用谷物类食品的功用,而主要用来舀汤,从以前用来吃饭的“饭匙”变成了“汤匙”,直到今天依然如此。

191/1000
单选题

以下这段文字最适合放在原文的哪个位置?
要理解在古代中国,为何“匕”作为饮食工具比筷子出现更早也更为重要,我们需要仔细考察历史上中国人通常摄入的食物种类。

A

①和②之间

B

②和③之间

C

③和④之间

D

④和⑤之间

正确答案:B
正确率:70.2%
易错项:C
知识点:语句填空题
来源 【2021-国考副省级-057】 展开解析
192/1000
单选题

一些动植物为跟上环境变化的脚步,正在通过各种方式与气候变化赛跑。落基山脉地区的芥末等植物从1973年到2011年,开花时间提前了13天,与40年前相比,阿拉斯加的鲑鱼到上游产卵区繁衍后代的时间提前了约两个星期。澳大利亚的车桑子的叶片在过去一百多年里变窄了约2毫米。动植物的这些反应,说明它们自身具有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可见气候变化并不可怕,关键是变化的速度要在自然界的动植物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也就是说要让它们能够跟上这场赛跑,不会因为落后太多而灭绝。
与这段文字意思不相符的是:

A

气候变化越来越快,动植物所能承受的范围将越来越小

B

植物提前开花、叶片变窄等是适应气候变化的生存策略

C

全球气候变化对于自然界生物来说,是巨大的生存压力

D

自然界的动植物为避免灭绝,正在与全球气候变化赛跑

正确答案:A
正确率:46.5%
易错项:C
知识点:细节判断题
来源 【2014-青海-045】 展开解析
193/1000
单选题

历史上,小至个人荣辱、大到国家兴亡,优良家风通过________的情感教化、________的严格要求塑造着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辐射带动着整个国家和社会的价值导向。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耳濡目染  苦口婆心

B

和风细雨  朝督暮责

C

潜移默化  循规蹈矩

D

循循善诱  耳提面命

正确答案:D
正确率:41.1%
易错项:B
知识点:修饰关系
来源 【2019-浙江A-034/浙江B-094】 展开解析
194/1000
单选题

从经度来看,中国、科威特、法国、英国四国从东向西的顺序是:

A

中国、科威特、英国、法国

B

科威特、中国、法国、英国

C

英国、法国、科威特、中国

D

中国、科威特、法国、英国

正确答案:D
正确率:62.5%
易错项:C
知识点:世界地理
来源 【2008-内蒙古-104】 展开解析
195/1000
单选题

2017年6月1日宣布将退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的国家是:

A

英国

B

德国

C

巴西

D

美国

正确答案:D
正确率:68.5%
易错项:C
知识点:政治理论
来源 【2018-江西-042】 展开解析
196/1000
单选题

灾害按照其成因可以划分为由自然现象引起的灾害和由社会现象引起的灾害。在自然现象导致的灾害不存在预见可能性以及社会现象导致的灾害不存在损害避免可能性的场合下,二者均可以被认为属于不可抗力;在自然现象导致的灾害存在预见可能性以及社会现象导致的灾害存在损害避免可能性的场合下,则公共设施的管理者或者其他行政主体都应具有履行相应职权的义务,此时不可抗力就不能成为违法阻却事由。简言之,________。
填入划横线处最恰当的是:

A

灾害不能理所当然被认为属于不可抗力

B

不可抗力其实存在着预见的可能性

C

事后追责必须严格区分灾害的形成是否不可避免

D

管理者应该尽力避免和防止灾害的形成

正确答案:A
正确率:60.3%
易错项:C
知识点:语句填空题
来源 【2018-江苏A-026/江苏C-030】 展开解析
197/1000
单选题

地球自身储存着丰富的能量,雷雨、洪涝、台风、海啸、地震等自然灾害会带来巨大破坏。有些物理学家发现了地球自然破坏力、影响力中的军事意义和价值,通过不断研究自然现象的特征和规律,试图掌握自然灾害对军事的影响,并通过一些物理学的方法对自然能量进行利用。如人为地制造大风、降雨、闪电、潮汐、海啸、雾气等,可以达到军事进攻与防御的目的;利用人工引雷的方法,可以有效驱赶厚重的云层,减少闪电的能量与时间,从而让军事行动的指挥控制设施不受干扰。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恰当的是:

A

各国都注重利用地球物理技术,提高军事实力

B

地球自然破坏力具有两面性,不能片面归结为灾害

C

地球物理技术为军事领域有效利用自然能量开辟新方向

D

地球物理技术在现代军事发展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军事技术

正确答案:C
正确率:77.8%
易错项:D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14-新疆兵团-041/重庆下-047/黑龙江政法干警-022】 展开解析
198/1000
单选题

教育上有一个传统,就是在课程设计中把科学与文学、历史对立起来。这种对立是容易从历史上来解释的。在实验科学以前,文学、语言和哲学已经在所有高等学校占领了牢固的地位。实验科学自然必须奋力前进。没有一个筑有堡垒的和坚固的势力集团会轻易放弃它可能占有的垄断地位。但是,无论哪一方面,都认为语言和文学全部是人文主义性质的,而科学则纯粹属于自然界的,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
接下来最可能要讲的是:

A

文学、历史在高等学校的传统地位

B

实验科学是如何迅猛发展起来的

C

人文学科的垄断地位是如何被打破的

D

将科学与人文对立为什么是不应该的

正确答案:D
正确率:86.4%
易错项:C
知识点:接语选择题
来源 【2019-北京-039】 展开解析
199/1000
单选题

一些对生态和气候感兴趣的古生物学研究者发现,中国东部与国外相比,虽然化石产出的具体时期有所差异,但埋藏于紫红色岩石地层的恐龙骨骼化石的埋藏相具有相似性,这是因为晚白垩世全球古生态及古气候是相似的。在中国,埋藏的恐龙骨骼化石种以鸟脚类鸭嘴恐龙与兽脚类恐龙为主,埋藏环境主要为冲积扇与河流环境;美洲以鸭嘴龙科为主,埋藏环境主要为平原。
要得到上述古生物学研究者的结论,需要补充的前提是:

A

晚白垩世的河流与平原具有不相同的埋藏环境

B

中国鸟脚类鸭嘴恐龙与美洲的鸭嘴龙科是不同种族

C

骨酪化石在不同地层的埋藏学特征取决于生态及气候

D

晚白垩世全球各地的紫红色岩石地层具有相同的埋藏环境

正确答案:C
正确率:61.4%
易错项:D
知识点:前提型
来源 【2022-四川上-081】 展开解析
200/1000
单选题

设立国家公园有助于权责统一,改变过去“九龙治水”的情况,大幅度_______国土资源的管理效能。尤其是国家公园内有相当多的偏远、人居密度较低的区域,被划入国家公园后也可明确产权归属,将其机制化地管理起来,避免出现生态环境恶化却_______的情况。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提升  无人问津

B

改善  爱莫能助

C

增强  听之任之

D

发挥  鞭长莫及

正确答案:A
正确率:85.2%
易错项:C
知识点:解释关系,主谓宾关系
来源 【2023-国考市地级-033】 展开解析
会员充值
下载APP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客服电话
1568642867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