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图例和数字表回答下题:
数字表中只出现1次的数字对应的符号:
◇
★
△
▲
如果甲、乙、丙三个水管同时向一个空水池灌水,1小时可以灌满。甲、乙两个水管一起灌水,1小时20分钟灌满。丙单独灌满这一池的水需要多少小时:
3
4
5
6
工厂需要加工一批零件,甲单独工作需要96个小时完成,乙需要90个小时,丙需要80个小时。现在按照第一天甲乙合作,第二天甲丙合作,第三天乙丙合作的顺序轮班工作,每天工作8小时,当全部零件完成时,甲工作了多少小时:
16
24
32
44
快、中、慢三辆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同一公路追赶前面的一辆骑车人。这三辆车分别用了6分钟、10分钟、12分钟追上骑车人,现在知道快车每小时行24公里,中速车每小时行20公里,问慢车每小时行:
19公里
14公里
15公里
18公里
下列诗句与端午节有关的是: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长江上游A港与下游S港相距270千米,一轮船以恒定速度从A港到S港需要6.75小时,而返回需要9小时,则长江的水流速度是:
7千米/小时
6千米/小时
5千米/小时
4.5千米/小时
由于技术所限,过去传统媒体只能固定在某一个场景之中向受众传递信息,如早餐时间读报、黄金时间看电视等,传播的效果有限。如今,随着移动终端的日益普及,各种媒介几乎占据了用户除睡觉以外的所有时间。例如,许多人早上醒来的第一件事以及睡前的最后一件事都是查看手机,信息传播已经嵌入了人们24小时的生活场景之中。同时,大数据技术的兴起与普及为信息精准投放提供了技术条件,传播者能够依据用户的兴趣爱好个性化推送相应信息,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
上述文段作者最有可能认同的是:
媒体受众不再是千篇一律的社会成员,而是有个性特征和需求的用户
移动媒体是对传统媒体的倾覆,传统媒体必须进行转型
在固定场景中向受众传播信息的方式效果将会越来越有限
媒体应该借助大数据技术对用户进行个性化推送,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
下列诗句蕴涵事物前进性与曲折性关系的是:
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某宣讲团甲宣传员骑摩托车从红星村出发以20公里/小时的速度去相距60公里的八一村,1小时后由于路面湿滑,速度减少一半,在甲出发1小时后,乙宣传员以50公里/小时的速度开车从红星村出发追甲,当乙追上甲时,他们与八一村的距离为:
25公里
30公里
35公里
40公里
上午8点,甲、乙两车同时从A站出发开往1000公里外的B站。甲车初始速度为40公里/小时,且在行驶过程中均匀加速,1小时后速度为42公里/小时;乙车初始速度为50公里/小时,且在行驶过程中均匀减速,1小时后速度为48公里/小时。问中午12点前,两车最大距离为多少公里:
8
12.5
16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