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某中学通过走访和调研了解人们对基础教育的期望,排在前4位的是让学生“有清晰的目标”“能在行动中学习”“能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展示个人能力”“有勇气进入陌生领域”。有基础教育专家据此指出,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应该关注孩子的个性体验和挑战现状、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统一标准的考试成绩。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该基础教育专家的观点:
教师在统一的大班制教学中也同样能让学生学会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未知的问题
统一标准的考试并不妨碍学生确立清晰的学习目标、锻炼进入陌生领域的勇气
中国的教育资源比较紧缺,统一标准的考试有助于体现教育选拔的公平和公正
大班制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其团队合作和挑战现状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谁都希望自己一生平安顺利,但挫折、困难、逆境往往在所难免。当今社会,资源更稀缺,竞争更激烈,人们遭遇挫折和逆境的可能性也在加大。在这一背景下,有人提出“逆商”概念。所谓“逆商”,是指摆脱挫折、克服困难、走出困境的能力。因为一个人事业成功、生活幸福,不仅需要智商、情商,还需要“逆商”,以更好的摆脱挫折,克服困难,走出困境。
下列古代名句中,不能直接说明原文主旨的一项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宋真宗赵恒御笔做“劝学篇”,有“书中自有黄金屋”流布天下几近千年。黄金榜求龙头望,成了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自古华山一条道”。当“黄金屋”成为读书的唯一价值取向时,很容易将一个民族的思维纳入功利和实用的框架,看似加速了现代化的进程,实则开了历史的倒车。借书籍端正人生要义,“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才是书的王道。
这段文字要表达的意思是:
人们对于读书的理解,不能让功利的目的占了上风
“书中自有黄金屋”是许多人读书的目的和追求
读书就是读书,何必附加上那么多的东西
读书可以启智明理修身养性,也可以蒙蔽心智唯利是图
①农矿企业无法筹集资金提高生产能力
②农矿产品价格上涨
③农矿产品价格暴跌
④国际市场经济形势不景气
⑤农矿产品供应紧张
⑥农矿产品的需求量锐减
④⑥③①⑤②
①⑤②④⑥③
④③①⑤②⑥
④⑤②⑥③①
①谣言止于智者,粉碎谣言靠的还是民众自身的审慎与理性
②流通的信息不仅要多,更要有质量
③一个信息自由流动的社会,会内生出强大的信息鉴别机制
④信息够不够有说服力,不是权力可以命令的
⑤消除谣言最好的方式并非杀鸡儆猴式的惩罚,而是保证提供充分信息
⑥一万个流言也抵不上一个权威的信息,虚假信息反令民众茫然失措
将以上六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③①②⑥⑤④
⑤⑥②④③①
①③⑤②⑥④
⑥④①③②⑤
世界各国由于各自不同的经济与政治状况,形成了不同的城镇化发展模式。下列对应全部正确的是:
①欧洲——市场主导,自由发展
②韩国、日本——政府推动,短期迅速发展
③拉美国家——受殖民地经济制约
④美国——政府调控,长期逐步发展
②③
①④
③④
①②
企业战略联盟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经济实体(一般指企业,如果企业间的某些部门达成联盟关系,也适用此定义)为了实现特定的战略目标而采取的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长期联合与合作协议。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企业战略联盟的是:
某人将自己的专利授权某工厂长期使用,所得利润按协议分配
某汽车配件公司和某汽车制造厂签订合同,长期以优惠价格向该厂提供优质配件
为储备人才,某公司与某名牌大学计算机系达成协议,该系每年的毕业生可参加该公司的招聘面试
为应对国外手机生产商的挑战,国内3家手机生产商达成10年合作协议,共同研发高端手机
机会成本是指人们将某项资源固定于某项用途时,所放弃的用于其他用途所能产生的收益。
根据以上定义,下列不属于机会成本的是:
王某购买了6万元国债券,如买企业债券一年可收入6000元
李某将自有闲置住房改建为商店,一年损失房租收入5万元
张某年工资3万元,后辞职在家种植花卉出售
赵某考察某项目可否投资,花费4万元,后放弃投资
应该提倡甘于寂寞,寂寞给予人的不仅是真实,而且也是一种锤炼,一种感情与思想的升华。有时,经受寂寞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大凡能有成就的人,往往倒不是最有才华的人,而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人。
这段话的中心意思是:
一个人不聪明不要紧,但要耐得住寂寞
在人的一生中少不了寂寞
应该提倡甘于寂寞
耐得住寂寞的人就有成就
将“幸福”传感器放在人体表面或植入人体,通过各项指标可测出人们每一刻的幸福指数。没有一个“幸福”传感器会是完美无缺的,而且也不需要。温度计被发明出来时也很不精确,但随着时间推移,温度计的设计日渐精致,现已是不可或缺的日用品。科学家们相信,“幸福”传感器也将遵循类似进化进程,虽然它们在评估人们心理状态时总会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可穿戴传感器已比衡量幸福的传统工具来得更为低调,更加易用。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任何“幸福”传感器都不可能完美无缺
“幸福”传感器将成为不可或缺的日用品
“幸福”传感器会向着高精度的方向发展
人类并不需要完美无缺的“幸福”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