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题库 > “蛰虫惊而出走”,惊蛰是一个和百虫相关的节气,其特点在于“百虫惊醒”。以下对惊蛰时节百虫复苏现象的解...
“蛰虫惊而出走”,惊蛰是一个和百虫相关的节气,其特点在于“百虫惊醒”。以下对惊蛰时节百虫复苏现象的解释,最符合科学原理的是:
星光公考 | 2025-07-17 17:39:16

[单选题]

“蛰虫惊而出走”,惊蛰是一个和百虫相关的节气,其特点在于“百虫惊醒”。以下对惊蛰时节百虫复苏现象的解释,最符合科学原理的是:

A . 惊蛰前后气温回升加快,土壤温度升高,地下的虫子被气温“热醒”
B . 惊蛰前后农民开始深翻土地,准备耕种,地下的虫子被农民“热醒”
C . 惊蛰前后春雷轰鸣,响彻天际,地下的虫子被雷声“吵醒”
D . 惊蛰前后春雨骤降,水汽充沛,地下的虫子被雨水“泡醒”

参考答案: A

参考解析:

找考点:本题为国情常识

Ⅱ析选项:
A选项:惊蛰前后,太阳直射点北移,北半球气温显著回升,土壤温度逐渐升高。当土壤温度达到昆虫复苏的临界值(通常为5-10℃)时,昆虫的体温随之上升,代谢活动增强,从而结束休眠,开始活动。说法正确,当选。

Ⅲ拓展项:
B选项:农民耕作可能破坏土壤结构,使部分昆虫暴露,但“热醒”的说法无科学依据。耕作产生的热量微乎其微,不足以影响昆虫体温。惊蛰时节的耕作规模通常较小,且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而昆虫复苏是广泛发生的自然现象,与人为活动无直接因果关系。说法错误,排除。

C选项:春雷是惊蛰的典型气象特征,但雷声的振动频率(通常低于20Hz)和强度(约100-120分贝)对昆虫无直接影响。昆虫的听觉器官(如鼓膜器)对低频振动敏感,但雷声的振动能量在土壤中衰减极快,难以传递至地下深处。说法错误,排除。

D选项:春雨可增加土壤湿度,软化土壤结构,便于昆虫出土。若土壤温度过低,即使湿度适宜,昆虫仍会保持休眠状态。所以,湿度对昆虫的影响是次要的,温度才是关键。说法错误,排除。

故本题选A。
【2025-深圳-027】

会员充值
下载APP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客服电话
1568642867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