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山井鼎《考文》多依赖对校,对于诸本皆误的情况缺少按断。浦镗《正字》则因所据版本无几,故校语多误作、当作、疑作之类,颇有疑所不当疑、以不误为误之处。《十三经注疏校勘记》弥补了《考文》《正字》的______,校勘方法虽仍以对校为主,但同时注重以注校经,以疏校经注,及注文前后互校,并旁取他书引据,广泛使用本校和他校之法。对于诸本皆误,且无他书可证者,则引证文献或援据注疏体例,加以考订,且多有______,堪称清儒理校成果之典范。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遗憾 不易之典
B . 缺陷 不刊之论
C . 破绽 远见卓识
D . 不足 不经之谈
参考答案: B
参考解析:
第一空,本空前后为解释关系。
结合文段语境,文段说的是《考文》和《正字》在校对时有一些疏漏之处,而《十三经注疏校勘记》虽仍以校对为主,但同时注重参考其他书籍以验证校对、注疏的正确性,故空格处所填词语应表示疏漏、不完备、不正确的意思。
A项“遗憾”指由无法控制的或无力补救的情况所引起的后悔,通常用来形容人,与文献搭配不当,排除A。
C项“破绽”指在做某种事上露出的弱点,或比喻事情或说话的漏洞,与“弥补”搭配不当,排除C。
第二空,本空为语义关系。
根据空格后的逗号可知,逗号前后语义相近,“理校成果之典范”说明《十三经注疏校勘记》内容经得住推敲,因此所填词语应表示“准 确”,
对应 B 项,“不刊之论”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的精准得当,无懈可击,符合文段语境,故 B 项当选。
D 项,“不经之谈”指荒诞无稽、没有根据的话,与文段表意相反,故排除 D 项。
故本题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