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两汉时,监察官大多由地方官察举推荐入选。为了保证御史不受牵制地行使弹劾权,隋唐时期改变了北魏以来由御史台长官选任御史的制度,而由吏部选任,但是唐代的吏部选拔实际上由宰相控制。到宋代,中央一级监察官多由“帝王亲擢”,而地方监察官则实行“台官自选制”,由中央监察官直接任命,监察权摆脱了相权的控制。为防止裙带关系,还会有一些关于任职资格的限制,实行回避,比如魏晋南北朝时规定大士族不得担任御史中丞,宋代规定凡经宰相荐举为官者或宰相的亲戚故旧,均不得为御史,明代规定巡回监察官应当回避原籍,或曾任官、寓居处所等地。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的是:
A . 我国古代监察官的选任程序
B . 古代监察官与其他官职的区别
C . 历代监察官制度的沿袭与变革
D . 监察官任职回避制度的历史由来
参考答案: A
参考解析:
①识题型:本题为中心理解题,方法为找到原文重点,并选一个最接近重点的
②找重点:
文段首先分别介绍了“两汉时”,“隋唐时期”,“到宋代”各个时期监察官的选任途径,然后补充讲述“还有一些”关于监察官任职资格的限制(魏晋南北朝、宋代、明代),文段围绕监察官的选任方法论述,A项“选任程序”同义替换,当选。
③析选项:
B选项:文中未提及与其他官职的区别,无中生有,所以B错。
C选项:虽然“历代”一词能很好地对应文中的多个年代,但文中没有体现监察官制度的沿袭,而仅仅是介绍了不同朝代选任方法的不同,故“沿袭”无中生有,所以C错。
D选项:回避制度只对应其中一个朝代,不全面,所以D错。
故本题选A。
【2020-四川上-035】
视频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