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始,上海的幼儿园、中小学规定学生在校期间不准说上海话。在学习语言的最佳阶段,孩子们不能在交际中学会上海话,不能养成说上海话的习惯,自然不会关注说唱上海话的沪剧了。沪剧吸引不了观众,也就失去了从业人员的后继。业内人员趋于老化,而有才华的人才不愿进来受苦。好剧本难觅,好演员难觅,好编曲难觅……于是,以往一年中出现十几个新戏、一台戏中出现好几个新人的沪剧文化生态,再无踪影。
对上面语段的主要意思概括最准确的是:
A . 提示了沪语不被重视的“后遗症”
B . 分析了沪剧创演人才和观众消减的原因
C . 表达了沪剧舞台后继无人的感慨
D . 回顾了沪剧文化生态每况愈下的历史
参考答案: B
参考解析:
①识题型:本题为中心理解题,方法为找到原文重点,并选一个最接近重点的
②找重点:
文段第一句说从90年代初始,在校不允许学生说上海话,自然就不会关注沪剧。第二、三句指出沪剧存在的问题。尾句通过“于是”引导结论,因为好剧本难觅,好演员难觅,好编曲难觅等原因导致沪剧出新剧出新人的文化生态再无踪影。故文段尾句为重点句,强调重点是在分析沪剧缺乏观众与后继无人的原因,所以选择B。
③析选项:
A选项:文段中主要讲的“沪剧”而不是“沪语”,排除。
C选项:“沪剧舞台后继无人”表述的只是一部分内容,文段还提到观众的减少,排除。
D选项:“回顾了沪剧文化生态每况愈下的历史”不是文段重点,文段是在分析沪剧缺乏观众与后继之人的原因,排除。
故本题选B。
【2015-上海A-017/上海B-019】
视频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