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定义:①接近权:指大众即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有接近、利用媒介发表意见、观点的自由权利,实际上是通过新闻媒介而实现的表达权。
②更正权:指当与己有关的报道出现错误时,当事者拥有要求同一传媒予以更正或登载反驳文章的权利。
③知晓权:指公民能够不受阻挠地理解国家政务信息的权利,也指公民接近大众传媒产业及军事产业、公害产业所拥有的信息的权利。
典型例证:
(1)很多媒体鼓励受众参与媒介的娱乐节目或媒介发起的社会活动,在媒介上刊播新闻性、文艺性、学术性作品等等。
(2)何某被误抓后释放。在被关押期间,电视台应公安局之邀将此事制成新闻播放。为此,何诉至法院,要求电视台为其恢复名誉,赔礼道歉并赔偿其精神损失费。
(3)小张在高考中落榜,他强烈要求了解高考命题、阅卷的详细程序及具体人员。
上述典型例证与定义存在对应关系的数目有:
A . 0个
B . 1个
C . 2个
D . 3个
参考答案: C
参考解析:
本题为争议题
中公选D;华图选C;其他选C;
本题题干为多定义。
第一步:关键信息
(1)接近权:通过新闻媒介而实现的表达权;
(2)更正权:与己有关的报道出现错误,要求同一传媒予以更正或登载反驳文章的权利;
(3)知晓权:理解国家政务信息的权利,或接近大众传媒产业及军事产业、公害产业所拥有的信息的权利。
第二步:题目详解
例证(1),参与媒介的娱乐节目,在媒介上刊播作品表达自己的观点,体现了通过新闻媒介而实现的表达权,符合接近权的定义,当选。
例证(2),何某被误抓,新闻被电视台播出,属于与己有关的报道出现错误,何某要求电视台为其恢复名誉并给予赔偿,属于要求同一传媒予以更正的权利,符合更正权的定义,当选。
例证(3),小张想了解的是高考相关的信息,不属于国家政务信息,也不属于大众传媒产业及军事产业、公害产业所拥有的信息,同时未体现通过新闻媒介而实现的表达权或与己有关的报道出现错误,不符合定义,排除。
本题符合定义的个数为2个。
故本题选C。
注:争议题是指各家答案不一样的题目,以上解析为"我们综合考量后给出的"解析,万一其他机构选哪个和上面标注各机构选哪个不一样,不排除他们在看到我们答案后更改自己答案的可能性。
【2009-江苏A-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