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唐诗《小松》有云:“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下列蕴含的哲理相似的是:
A . 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B . 寄言持重者,微物莫全轻
C . 天下之难持者莫如心,天下之易染者莫如欲
D . 多见者博,多闻者知,距谏者塞,专己者孤
参考答案: B
参考解析:
本题为争议题。
华图选D,其他选B。
Ⅰ找考点:本题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
Ⅱ析选项:
题干《小松》这首诗说的是小松树一点的变化看不出来,但是不断增长突然发现高入云霄,体现了质量互变的哲学原理。
B选项:出自唐代元稹《虫豸诗》,意思是告诫那些稳重的人,不要轻视任何微小的事物,强调了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的重要性。与题干反应的哲理相同,当选。
Ⅲ拓展项:
A选项:出自王夫之《思问录·内篇》,意思即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这体现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与题干蕴含哲理不同,排除。
C选项:出自南宋朱熹《四书或问》,意思是天下最难以把持的就是人的内心,而天下最容易受到沾染的是人的欲望。体现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与题干蕴含哲理不同,排除。
D选项:出自桓宽《盐铁论·刺议》,意思是见得多的人学识广博,听得多的人头脑智慧,拒绝接受别人意见的视听闭塞,独断专行的人遭到孤立。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与题干蕴含哲理不同,排除。
故本题选B。
注:争议题是指各家答案不一样的题目,以上解析为星光版解析,万一其他机构选哪个和上面标注各机构选哪个不一样,不排除他们在看到我们答案后更改自己答案的可能性。
【2023-深圳-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