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社会救助水平的提高,归根结底取决于制度保障。要真正实现贫有所济、困有所帮,就要提高政策执行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保障群众对社会救助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实现社会救助的规范化、经常化、制度化。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真正实现“困有所济”还需整合各方力量,促进社会救助从“单一”走向“多元”。
填入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我国社会救助的主体结构中,政府固然是第一责任主体,但受财力所限,政府救助存在许多盲点,依然有相当一部分社会成员游离在政府救助的保障网之外
B . 但在实践中,由于缺少统一规范的制度,有不少地方对家庭收入的核查,主要源自主观判断和根据基层单位审核的意见,无法对申请人多元化的家庭收入进行准确核查
C . 然而,各地低保发放却屡现“关系保”、“人情保”,一些家境富裕又享受着低保的人比比皆是,救助制度不规范、救助水平依然较低、社会救助力量发挥不够等问题依然存在
D . 目前我国救助管理尚不规范,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社会救助管理部门,从而导致社会救助缺乏联动机制,难以有效满足救助对象的各种救助需求
参考答案: D
参考解析:
①识题型:本题为语句填空题
②析题干:
横线位于文段中间,优先考虑承上启下。横线后以“因此”总结前文,得出要整合各方力量,令社会救助走向“多元”的对策。所以横线处应体现社会救助存在缺少联动的问题,来引出“各方力量”和“多元”。D选项“缺乏联动机制”表述合适,当选。
③析选项:
A选项:文段未涉及财力问题,无中生有,所以A错。
B选项:“家庭的收入进行多元核查”与后文“各方力量”走向“多元”话题不符,所以B错。
C选项:没有未体现力量未整合相关话题,不能引起下文,所以C错。
故本题选D。
【2019-河南司法所-028】
视频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