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大数据的产生,简化了人们对世界的认知。通过将人的行为转化成为无数个可以量化的数据节点,从而为人提供了一个“数据画像”。然而,目前的一些大数据应用还停留在标签化的层面,忽略了个体的差异,容易导致千人一面的结果。
如果说大数据关注的是总体和大致规律,那么___________。和大数据相比,小数据的价值在于它来源于各类社会行为的细节,更贴近人们的个体感受,对需求的呈现也更精准。比如,按照大数据画像,婴儿尿布可能会和奶粉、玩具等商品相关联,啤酒的消费者可能会同时选购花生米、薯片等零食。而国外一家零售商依据小数据的分析显示,男性顾客在购买婴儿尿片时,常会顺便搭配几瓶啤酒来犒劳自己,于是尝试推出了将啤酒和尿布摆在一起的促销手段,竟然取得了成功。
不论是大数据还是小数据,最重要的是对数据的分析。举一个古代的例子,在马陵之战中,庞涓善于数据分析,而孙膑通过编造“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的数据,反其道而用之,对庞涓实施诱杀。这就是庞涓惯用“灶”的大数据,而忽视对脚印等小数据的分析而导致的。要达成对事物的更深入理解,就需要把大数据思维和小数据细节相结合。
关于未来趋势,有专家预言,在不久的将来,大数据、小数据的界限或将被消除,取而代之的是“全数据”或全量数据,也就是所有数据。比如,未来在智能交通领域,将有可能用全量实时的数据,来感知城市每辆车所在的具体位置、每个红绿灯路口的车辆信息,并对这些情况进行全局调控,从而大幅提升城市交通运营效率。而实现这一目的,离不开对数据的挖掘和分析,以及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
[单选题]
填入划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标签化和个体差异的消失则是其结果
B . 个体的差异和生活的细节则往往被忽略
C . 小数据关注的则是个体和细腻的事实
D . 小数据关注的则是细枝末节的琐碎事务
参考答案: C
参考解析:
①识题型:本题为语句填空题
②析题干:
横线位于第二段开头,一般起到总起后文的作用。根据横线前文“如果说大数据关注的是总体和大致规律”、还有后文“和大数据相比,小数据的价值在于······对需求的呈现也更精准”可知,横线处应该论述的是“小数据”的价值。C项与横线前后均可形成呼应,当选;
③析选项:
A、B项:均未体现话题“小数据”,偏离主题,排除;
D项:“关注的则是细枝末节的琐碎事务”感情色彩偏消极,横线处是想体现“小数据”的积极意义,感情色彩与文段不符,排除。
故本题选C。
【2021-重庆选调-043】
视频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