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下列经济现象或做法符合经济学常理的是:
A . 中央银行增加外汇储备引起货币供应量减少
B . 通货紧缩时期政府减少在社会福利方面的支出
C . 政府通过降低税率、减少税收,抑制通货膨胀
D . 流动性过剩时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国债
参考答案: D
参考解析:
Ⅰ找考点:本题为市场经济理论常识
Ⅱ析选项:
D选项:流动性过剩,是指有过多的货币投放量,这些多余的资金需要寻找投资出路,于是就有了投资或经济过热现象,以及通货膨胀危险。“流动性过剩”有时被称为“资金周转过度”。选项中如果在流动性过剩时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国债,可以回收市场中多余的资金,那么货币供给将会收缩,从而可以抑制流动性过剩。D项说法正确,所以选D。
Ⅲ拓展项:
A选项:外汇储备,是指为了应付国际支付的需要,各国的中央银行及其他政府机构所集中掌握并可以随时兑换成外国货币的外汇资产。我国外汇采取的是结售汇制度,出口企业的外汇必须定期向中央银行兑换成本币。为了维持外汇市场的稳定,当中央银行增加外汇储备时,需要发行更多的本国货币。因此增加外汇储备会导致本币的供应量的增加。所以A错。
B选项:通货紧缩,是指在现行价格条件下,由于货币供应量的减少,以致商品和劳务的供给超过需求,于是市场紧跟趋紧,货币流通速度转慢,货币价值高估,物价水平下跌。因此在经济萧条时期,为缓解通货紧缩影响,政府会通过增加支出,减少收入政策来增加投资和消费需求,增加社会有效需求,刺激经济增长,所以在这一阶段社会福利方面的支出也会增加。所以B错。
C选项:通货膨胀一般是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在通货膨胀时期,政府应通过提高税率,增加税收来减少货币的供给从而抑制通货膨胀。所以C错。
故本题选D。
【2022-国考行政执法-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