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史记》:“①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②散道德,放论,要亦归之自然。③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①②③处分别对应的是:
A . 老子、孔子、墨子
B . 庄子、老子、孟子
C . 老子、庄子、韩非子
D . 庄子、管子、荀子
参考答案: C
参考解析:
本题为文学常识。
①“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体现了老子的无为思想,故①处应填老子。
②“要亦归之自然”体现了庄子顺从天道的思想,在庄子看来,真正的生活是自然而然的,因此不需要去教导什么,规定什么,而是要去掉什么,忘掉什么,故②处应填庄子。
③“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体现了韩非子的法家思想,韩非子提倡法制,他强调制定了“法”,就要严格执行,任何人也不能例外,做到“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故③处应填韩非子。
故本题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