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题库 > 对于1900-1911年的社会政治变动,真正给我以深刻印象的,并不是所读到的辛亥革命史著作,而是鲁迅...
对于1900-1911年的社会政治变动,真正给我以深刻印象的,并不是所读到的辛亥革命史著作,而是鲁迅的小说。从那里,我才真正知道各色人等是如何经历一场变革,他们不同的心态、经历、际遇、沉浮。在一个个非常生活化的、普通的空间里,被作家塑造和加工了的人物形象是栩栩如生的、可信的,他们再现了一个时代的情境。在这里,辛亥革命不是一个被神圣化了的事件,而是每一个经历者生活的一部分。而在我们的历史写作中,重大事件往往是被高高地架起来的。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星光公考 | 2024-04-08 15:18:04

[单选题]

对于1900-1911年的社会政治变动,真正给我以深刻印象的,并不是所读到的辛亥革命史著作,而是鲁迅的小说。从那里,我才真正知道各色人等是如何经历一场变革,他们不同的心态、经历、际遇、沉浮。在一个个非常生活化的、普通的空间里,被作家塑造和加工了的人物形象是栩栩如生的、可信的,他们再现了一个时代的情境。在这里,辛亥革命不是一个被神圣化了的事件,而是每一个经历者生活的一部分。而在我们的历史写作中,重大事件往往是被高高地架起来的。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 鲁迅小说对历史事件的描写真实生动
B . 历史写作往往不能给人以鲜活的印象
C . 小说的史实陈述比历史学著作更真实
D . 撰写辛亥革命史应该借鉴文学的手法

参考答案: B

参考解析:

识题型:本题为中心理解题,方法为找到原文重点,并选一个最接近重点的

②找重点:
文段第一句说“相比辛亥革命史著作,鲁迅的小说更能给作者深刻印象”,能更深入地了解社会政治活动。接着二到四句解释了鲁迅小说更能给人深刻印象的原因——鲁迅小说塑造的人物栩栩如生,再现了一个时代的情境,是每一个经历者生活的一部分。最后一句通过“而”形成转折,强调历史写作中重大事件往往是被高高地架起来的,即历史写作不能真实地再现历史。通过对比鲁迅小说与历史著作对历史事件的描写,强调历史写作给人的印象是高高在上,不鲜活的,故尾句为重点句,B项为同义互换,所以选择B。

析选项
A选项:“鲁迅小说”为引入话题内容,非重点,所以A错。

C选项:文段中说的是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并没有说“史实陈述”,所以C错。

D选项:文段重点在转折之后,强调主体是“历史写作”,主体不符,所以D错。

故本题选B。
【2020-江苏B-018/江苏C-021】

视频解析:

会员充值
下载APP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客服电话
1568642867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