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语言和文化一样,很少是自给自足的,故词语的借用自古至今都是常见的语言现象。但当外来词汇进入一个国家后,当地民族会在适应吸收新成分的同时,不自觉地变异和改造其原貌。随着时间的推移,外来词汇会逐渐本土化,日久天长,源流模糊,体用隔断,变异迭生。一旦借词身上的“异域特征”(诸如音素、音节的构成等)在使用者的意识里淡化或消失,它们就会被当地人视为自己母语中的一部分。
这段文字重在说明:
A . 外来词汇对本民族语言和文化的影响
B . 本民族语言吸收改造外来词汇的方式
C . 外来词汇使用的普遍性及本土化过程
D . 外来词汇在母语中淡化与消失的原因
参考答案: C
参考解析:
①识题型:本题为中心理解题,方法为找到原文重点,并选一个最接近重点的
②找重点:
文段第一句讲语言很少自给自足,并通过“故”提出观点——词语的借用是常见的语言现象。接着第二句通过转折词“但”,与前文形成转折,指出外来词汇进入本土后会不自觉的变异和改造。最后两句对第二句进一步解释说明:随时间的推移,外来词汇本土化最终被视为母语的一部分。故文段重点句为第二句,强调的重点为外来词汇本土化的具体过程,C项为同义互换,所以选C。
③析选项:
A选项:文段未提及对本民族文化的影响,所以A错。
B选项:文段重点在说外来词汇本土化,论述主体是“外来词汇”,选项主体是“本民族语言”,主体不同,所以B错。
D选项:文段说的是外来词汇在使用者中淡化或消失,不是说在它自身的母语中淡化或消失,所以D错。
故本题选C。
【2020-江苏A-019/江苏B-025】
视频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