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在语言文字的规范问题上,早期的规范观是“匡正”,认为语言使用必须遵循一定的标准,凡是与标准不符的就是错误的,是需要消灭的不正确的语言现象。此后,“匡正观”逐渐发展为“追认观”,既注意语言的变动性,不轻言“不规范”;又注意语言的稳定性,不轻易地把一些尚未定型、尚未被社会公认以及一些显然不健康的东西采纳进来。如今,“动态”规范观越来越趋于普遍认同,这要求我们在“规范”和“规则”、“硬规范”和“软规范”、“显性规范”和“隐性规范”等诸多二元对立因素上有区别地、有针对性地对待语言现象。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A . 对待语言文字的正确态度
B . 语言文字规范观的发展过程
C . 语言规范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D . 辩证看待语言现象的必要性
参考答案: B
参考解析:
①识题型:本题为中心理解题,方法为找到原文重点,并选一个最接近重点的
②找重点:
文段首先介绍了在语言文字规范问题上,“早期”的规范观是“匡正”;然后通过“此后”说明“匡正”观逐渐发展为“追认”观,并进行具体解释说明;尾句指出如今的情况,“动态”规范观越来越趋于普遍认同。所以文段以时间的顺序进行并列,分别介绍了早期、中期、现在的语言文字规范观的发展过程,所以选B。
③析选项:
A选项:文段强调的是“语言文字规范观”,不是“语言文字”,所以A错。
C选项:文段强调的是“语言文字规范观”,不是“语言规范工作”,所以C错。
D选项:文段强调的是“语言文字规范观”,不是“语言现象”,所以D错。
故本题选B。
【2018-四川下-027】
视频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