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肉食悖论指的是,一些人喜欢吃肉,但不能联想到提供肉的动物死去的场景。研究者发现,人们通过一种被称为“语言伪装”的方法,让有感觉的生灵与潜在的食物来源之间的关联变得更模糊,以此来消除这种认知失调。例如,我们提到肉时不直接说动物的名称,英语里把猪肉叫做pork,牛肉叫做beef,或者叫培根什么的。而18世纪的日本,由于当时的幕府禁止人们吃兽肉,偷吃肉的人以植物名称代指肉类,把马肉称为樱肉,把鹿肉称为红叶,把野猪肉称为牡丹。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A . “语言伪装”是人类自欺欺人的表现
B . 日本人对植物的热爱超过动物
C . 文化因素是消解肉食悖论的关键
D . “语言伪装”有助于克服认知失调
参考答案: D
参考解析:
①识题型:本题为中心理解题,方法为找到原文重点,并选一个最接近重点的
②找重点:
文段第一句提出“肉食悖论”的概念;第二句提出解决“肉食悖论”的对策,即通过“语言伪装”这一方法来消除这种认知失调;第三、四句是举例论证,证明前文的对策。所以文段重点是第二句的对策句,强调“语言伪装”这一方法,选择D选项。
③析选项:
A选项:“自欺欺人”无中生有,所以A错。
B选项:缺少重点“语言伪装”,所以B错。
C选项:缺少重点“语言伪装”,所以C错。
故本题选D。
【2018-广州324-019】
视频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