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题库 > 材料一提到,“机构改革是一个过程,不会一蹴而就,更不会一劳永逸。分分合合,甚至个别‘反复’”。这体现...
材料一提到,“机构改革是一个过程,不会一蹴而就,更不会一劳永逸。分分合合,甚至个别‘反复’”。这体现的辩证法规律是:
星光公考 | 2024-08-23 15:42:45

材料:

材料一:2018年3月1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批准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

从1982年到2018年,国务院机构一共集中进行过8次改革,分别是1982年、1988年、1993年、1998年、2003年、2008年、2013年、2018年。就这8次改革而言,每一次都顺应了当时的需要,解决了一些突出问题,取得了积极成效。比如,1982年的改革,精简了各级领导班子,加快了干部队伍年轻化;1988年的改革,重点是围绕经济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淡化经济管理部门的微观管理职能;1993年的改革,以政企分开为中心,目的是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框架等等。每次改革的任务都不同,重点不一样,形式也有所差别,都是根据当时的形势作出的适当调整。

但形势永远是在发展变化的,机构改革是一个过程,不会一蹴而就,更不会一劳永逸。分分合合,甚至个别“反复”,都是根据实际需要作出的选择,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形势发展,把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更充分地发挥出来。


材料二:2018年3月13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听取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方案对国务院组成部门和其他机构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设置组成部门26个。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从减少8个正部级机构,到减少7个副部级机构,再到调整相关机构,国务院此次改革,涉及范围至广、调整范围至深,的确显现大手笔,释放出大魄力,让人耳目一新,被誉为“堪称改革开放40年来历次机构改革中最有远见和魄力的方案”,绝非虚夸之谈。

“物不因不生,不革不成。”说到机构改革,不能不提为何要改——我们既关注怎么改,也须关注为什么改。关于改革的一大背景,十九届三中全会给出判断:当前,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党和国家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同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同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

[单选题]

材料一提到,“机构改革是一个过程,不会一蹴而就,更不会一劳永逸。分分合合,甚至个别‘反复’”。
这体现的辩证法规律是:

A . 对立统一规律
B . 质量互变规律
C . 普遍联系规律
D . 否定之否定规律

参考答案: D

参考解析:

Ⅰ找考点:本题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

Ⅱ析选项:
“不会一蹴而就、不会一劳永逸、分分合合、个别反复”
均说明机构改革的过程是曲折的,但总体发展是前进的,体现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选项:“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哲学的基本规律之一,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表明了事物的发展不是直线式前进而是螺旋式上升的与题干所体现的思想相同。D项说法正确,所以选D。

Ⅲ拓展项:
A选项:对立统一规律是指无论在什么领域任何事物以及事物内部以及事物之间都包含着矛盾。而矛盾双方的统一与斗争,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与题干所体现的思想不同,所以A错。

B选项: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因矛盾引起的发展过程和状态、发展变化形式上具有的特点,从量变开始质变是量变的结果但量变不因质变而停止与题干所体现的思想不同,所以B错。

C选项:普遍联系规律是指事物或现象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要素之间相互连结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等相互关系与题干所体现的思想不同,所以C错。

故本题选D。
【2019-上海B-118】

会员充值
下载APP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客服电话
1568642867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