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题库 > 17、18世纪西方人十分渴望了解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大量中国丝绸、瓷器和茶叶通过广州港出口至欧洲,中...
17、18世纪西方人十分渴望了解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大量中国丝绸、瓷器和茶叶通过广州港出口至欧洲,中国人艺术化的生活用品,例如扇子、墙纸、漆器、家具等也随之西传,给欧洲人带去诗情画意的清新感受。当时欧洲的家居陈设,中国瓷器、漆器和墙纸都是十分时尚的物品,甚至在一些大型欧洲风景花园里,都会小规模地仿制中国建筑物来点缀其间。这段文字意在论证:
星光公考 | 2024-04-08 10:16:59

[单选题]

17、18世纪西方人十分渴望了解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大量中国丝绸、瓷器和茶叶通过广州港出口至欧洲,中国人艺术化的生活用品,例如扇子、墙纸、漆器、家具等也随之西传,给欧洲人带去诗情画意的清新感受。当时欧洲的家居陈设,中国瓷器、漆器和墙纸都是十分时尚的物品,甚至在一些大型欧洲风景花园里,都会小规模地仿制中国建筑物来点缀其间。
这段文字意在论证:

A . 17、18世纪中西文化的交融达到了鼎盛
B . 17、18世纪欧洲社会比较流行“中国风”
C . 17、18世纪中国还是一个较神秘的国度
D . 17、18世纪中国与欧洲商业交流很频繁

参考答案: B

参考解析:

识题型:本题为中心理解题,方法为找到原文重点,并选一个最接近重点的

②找重点:
文段开篇提出观点“17、18世纪西方人十分渴望了解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之后举例中国丝绸、中国瓷器、漆器等说明欧洲人对于中国文化的喜爱。故文段为总-分结构,对应B项,“中国风”对应了中国文化在欧洲的风行。

③析选项:
A选项:文段中没有体现“达到了鼎盛”,所以A错。

C选项:文段没有体现“中国还是一个较神秘的国度”,无中生有,所以C错。

D选项:文段强调欧洲人喜爱中国文化,故“商业交流很频繁”与文意不符,所以D错。

故本题选B。
【2018-吉林甲-041/吉林乙-040】

视频解析:

会员充值
下载APP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客服电话
1568642867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