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对弱势群体的态度是检验一个人、一个政党的试金石。据中国人民大学社会研究报告《走向更加公正的社会》的计算,如果将城乡贫困人口、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失业和下岗职工、残疾人、灾难中的求助者、农民工等各类处于弱势地位的人口加总,再扣除彼此重叠的部分,大约有1.4~1.8亿人。这只是从经济上看的,同时还有“看病难、上学难、打官司难”的人,他们算不算弱势群体?是不是存在越不承认有弱势群体,弱势群体越大的问题?
这段话其实只是想说:
A . 弱势群体的状况是区别社会文明的分水岭
B . 目前的弱势群体划分还存在分歧和许多值得质疑之处
C . 弱势群体的实际范围要比已公开宣布的范围大得多
D . 对于弱势群体,我们应该有一个正确的政策
参考答案: C
参考解析:
本题为争议题
中公选C;华图选B;其他选C;
第一步:判断题型------本题为态度观点题,方法为总结原文、选择最优
第二步:寻找重点
文段首先指出对待弱势群体的态度对于一个政党的重要性,接着通过中国人民大学社会研究报告对“弱势群体”的计算作了简单汇报。最后通过反问句的形式,强调中国人民大学的计算只是从经济层面计算的,忽略了“看病难、上学难”等弱势群体,即弱势群体的实际范围要比宣布的数据大。所以C项当选。
第三步:分析选项
A选项:“社会文明”无中生有,所以A错。
B选项:文段并未体现对弱势群体划分存在分歧,只是想要表明其数据不够准确、完整,所以B错。
D选项:“政策”无中生有,所以D错。
故本题选C。
注:争议题是指各家答案不一样的题目,以上解析为"我们综合考量后给出的"解析,万一其他机构选哪个和上面标注各机构选哪个不一样,不排除他们在看到我们答案后更改自己答案的可能性。
【2011-深圳-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