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某科学家在研究意大利古比奥地区白垩纪末期地层中的黏土层时,发现微量元素铱的含量比其他时期地层陡然增加了30-160倍,之后人们从全球多处地点取样检测都得出同样结论:白垩纪末期地层中铱元素含量异常增高的确是普遍性的。科学家据此推测,在白垩纪末期有一颗巨大的小行星撞击了地球,产生的尘埃遮天蔽日,造成地表气候环境巨变,从而导致了恐龙的灭亡。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科学家的推测:
A . 小行星一般由硅、铁类元素构成,巨大的小行星落在地球表面,即使经历漫长岁月也不可能踪迹全无
B . 白垩纪末期的岩层大部分是熔岩冷却形成的火成岩,而由小行星撞击地球产生的尘埃堆积而成的沉积岩只占地表的很小一部分
C . 铱元素不仅存在于地球外的天体,也存在于地壳内部
D . 已发现的恐龙和恐龙蛋化石全部存在于富含铱元素的黏土层下的地层中
参考答案: D
参考解析:
本题为争议题
中公选D;华图选B;其他选D。
Ⅰ析题干:
论据:白垩纪末期地层中铱元素含量异常高于其他时期地层
论点:小行星撞击地球,环境巨变,恐龙灭亡
Ⅱ辨选项:
A选项:无关项。该项说的是小行星的组成元素,无法说明铱元素含量增高与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关系,属于无关项,所以A错。
B选项:无关项。没有说明尘埃占比与铱元素含量增高的关系,属于无关项,所以B错。
C选项:削弱项。说明铱元素的含量增高不是小行星撞击所致,可能是来源于地壳内部,但该选项并未直接讨论恐龙灭亡的原因,虽然否定了因果关系,但是力度较弱,保留。
D选项:削弱项。恐龙和恐龙蛋化石全部存在于富含铱元素的黏土层下的地层中,即恐龙灭绝时期肯定早于铱元素升高时期,那么铱元素升高肯定不是小行星撞击了地球导致的,否定结论,当选。
C选项是削弱因果间的联系,且是可能性的推测;D选项直接否定结论,相比较而言,D选项力度强于C项。
故本题选D。
注:争议题是指各家答案不一样的题目,以上解析为星光版解析,万一其他机构选哪个和上面标注各机构选哪个不一样,不排除他们在看到我们答案后更改自己答案的可能性。
【2017-四川下-078/重庆下-093】
视频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