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题库 > 在亚当•斯密所处的古典时期,经济学本来在财富增长和人的幸福之间是存在一个契合点的,即理性人趋利避害的...
在亚当•斯密所处的古典时期,经济学本来在财富增长和人的幸福之间是存在一个契合点的,即理性人趋利避害的自利性选择有一个经济伦理的约束,这便是后来帕累托改进条件所要求的不损人前提下的利己。可是经济学本身承担的是最大化利益的学科任务,并且不断引入数学工具和抽象逻辑演绎的分析方法,这就使经济学越来越成为一个工具理性占上风的学科,朝着“中性”的、“非价值”判断的、“非道德”选择的趋势发展。根据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知道:
星光公考 | 2024-01-15 12:29:59

[单选题]

在亚当•斯密所处的古典时期,经济学本来在财富增长和人的幸福之间是存在一个契合点的,即理性人趋利避害的自利性选择有一个经济伦理的约束,这便是后来帕累托改进条件所要求的不损人前提下的利己。可是经济学本身承担的是最大化利益的学科任务,并且不断引入数学工具和抽象逻辑演绎的分析方法,这就使经济学越来越成为一个工具理性占上风的学科,朝着“中性”的、“非价值”判断的、“非道德”选择的趋势发展。
根据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知道:

A . 经济伦理对经济学的约束越来越小
B . 古典经济学未使用抽象逻辑演绎的方法进行分析
C . 亚当•斯密时期,经济学是一门以工具理性为主的学科
D . 数学工具的引入打破了财富增长和人的幸福之间的契合点

参考答案: A

参考解析:

①识题型:本题细节判断题

②析题干:
根据最后一句的“这就使经济学越来越成为一个工具理性占上风的学科,朝着“中性”的、“非价值”判断的、“非道德”选择的趋势发展”,可知经济学逐渐成为一个工具理性占上风的学科,即经济伦理的约束越来越小,所以选A。

③析选项:
B选项:文段并未提及“未使用逻辑抽象演绎的方法”,所以B错。

C选项:根据文段首句可知“亚当斯密时期”强调的是经济伦理而非工具理性,所以C错。

D选项:文段只说了数学工具和分析方法的引入使经济学成为一个工具理性占上风的学科,“打破契合点”无中生有,所以D错。

故本题选A。
【2017-山东-019】

视频解析:

00:00 / 00:00
线路1
  • 线路1
  • 线路2
高清
  • 高清
  • 超清
  • 720P
倍速
  • 2x
  • 1.5x
  • 1.25x
  • 1x
  • 0.75x
  • 0.5x
70
  • 护眼模式
  • 循环播放
  • 字幕
  • 音频播放
答题
A
B
C
D
E
F
解析:

会员充值
下载APP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客服电话
1568642867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