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国有企业之所以需要改革,一个最大的问题是它的产权属于国家,从而产生了国企经营非人格化的矛盾。后果是,企业管理者不必对企业负责,企业难以实现经济效益。在改革中,国企开始面向市场,同时政府也给予了其充分的自主权,但这又导致一些国企高管强化了内部人控制,使国企成为某些人假公济私的腐败通道,而通过股份化改革吸收的公众资本由于力量微薄,根本不可能对此起到制衡作用。显然,混合所有制模式建立以后,如果国有企业的这种内部人控制机制仍然没有得到改变,那么,它的效果也只能是有限的。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 . 经营非人格化导致国企难以实现经济效益
B . 混合所有制模式能有效促进国有企业改革
C . 公众资本力量是无法制衡国企内部人控制机制的
D . 混合所有制是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成功的关键
参考答案: C
参考解析:
①识题型:本题为中心理解题,方法为找到原文重点,并选一个最接近重点的
②找重点:
第一、二句话说国有企业存在的种种问题使国有企业难以实现经济效益,需要改革。第三句通过转折词“但”,强调改革中强化了内部人控制,存在假公济私;而公众资本无法对此进行制衡。尾句通过反面论证强调内部人控制机制还不改变,混合所有制模式也没用。故尾句为重点句,重点强调:公众资本无法和国企内部人控制机制制衡,所以选C。
③析选项:
A选项:是文段前面改革前的问题,不是重点,所以A错。
B选项:围绕“混合所有制”的作用进行论证,而文段话题词为“内部人控制机制”所以B错。
D选项:文段最后说如果内部人控制机制没有改,混合所有制模式也没用,所以D错。
故本题选C。
【2016-联考/甘肃-055】
视频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