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题库 > 家是什么,对中国人来说,家曾经是堂前萱草、围炉夜话,是严父庭训,是慈母灯下缝纫寒衣……家是至真至美至...
家是什么,对中国人来说,家曾经是堂前萱草、围炉夜话,是严父庭训,是慈母灯下缝纫寒衣……家是至真至美至善的所在,是每一个孩子人生最温暖的起点。但是现在很多年轻父母忙着在电脑上、手机上刷屏发言,“晒”各种照片,忙各类点赞时,却忽略了声称“最爱的”孩子内心的孤独空寂。孩子和父母虽处一室却常无交流,很多父母虽然每天都在孩子身边,却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实现真正的父母陪伴。这种现象被专家称为“隐性失陪”。对这段文字概括最恰当的是:
星光公考 | 2024-01-30 17:13:00

[单选题]

家是什么,对中国人来说,家曾经是堂前萱草、围炉夜话,是严父庭训,是慈母灯下缝纫寒衣……家是至真至美至善的所在,是每一个孩子人生最温暖的起点。但是现在很多年轻父母忙着在电脑上、手机上刷屏发言,“晒”各种照片,忙各类点赞时,却忽略了声称“最爱的”孩子内心的孤独空寂。孩子和父母虽处一室却常无交流,很多父母虽然每天都在孩子身边,却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实现真正的父母陪伴。这种现象被专家称为“隐性失陪”。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恰当的是:

A . 微时代的“失陪”隐忧
B . 父母对孩子教育的缺失
C . 微时代改变了陪伴方式
D . 家长应参与孩子的成长

参考答案: A

参考解析:

①识题型:本题为中心理解题,方法为找到原文重点,并选一个最接近重点的

②找重点:
第一句说家的含义。第二句通过“但”进行转折引出重点:“父母忙着刷手机,忽略了孩子内心的孤寂”。第三四句说虽然父母虽然和孩子在一起但没有真正的陪伴,这种现象被专家称为隐形失陪,对第二句的解释说明。故文段第二句为重点句,重在说明年轻父母由于手机电脑的影响而缺少对孩子的陪伴,对应A选项。

③析选项:
B选项:文段没有说父母对孩子教育的缺失,是在说陪伴缺失,排除。

C选项:文段意在强调父母没有真正的陪伴,并不是方式变没变,排除。

D选项:文段没说要参与成长,只是说陪伴,排除。

故本题选A。
【2015-吉林下乙-040】

视频解析:

会员充值
下载APP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客服电话
1568642867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