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农作物中,粟是古人最早的主食之一,其俗名谷子,禾本科狗尾草属。新石器时期的黄河流域就栽培粟,夏商时期被学者称为“粟文化时代”。《孟子·尽心下》云:“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至秦汉时期,粟是种植最多的谷物。唐宋时期,中国南方也提倡种粟。古人食粟,曾使用“石炙法”——将粟米磨碎后,放在石板上面,再用火烤熟后食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由陶、铜、铁等材料制作的各种炊具出现,如鬲、甑等,人们把粟米放入炊具中加水煮,就成了不仅易消化,还具有生津益气功效的小米粥。
下列说法不能从文中得出的是:
A . 先秦时期征收粟米已经成为一种税赋形式
B . 粟米的种植数量曾经超过水稻等其他谷物
C . 我国粟米的种植覆盖南北方已有千年历史
D . 在石板上用火烧烤是古人最早的食粟方式
参考答案: D
参考解析:
①识题型:本题为细节判断题
②析题干:
D选项:文段并没有提及“石炙法”是古人最早的食粟方式,选项无中生有,不能从文中得出,当选。
③析选项:
A选项:从“《孟子·尽心下》云:‘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至秦汉时期,粟是种植最多的谷物”可以得出“先秦时期征收粟米已经成为一种税赋形式”,本题选非,所以排除。
B选项:根据“至秦汉时期,粟是种植最多的谷物”可知,选项表述正确,本题选非,所以排除。
C选项:根据“新石器时期的黄河流域就栽培粟”以及“唐宋时期,中国南方也提倡种粟”可知,选项表述正确,本题选非,所以排除。
故本题选D。
【2025-黑龙江-056/辽宁-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