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题库 > 下面这段文字最适合填入文中哪个位置:北宋初架设浮桥的记载,南宋前期关于采石水战的记载,证明采石一带尚...
下面这段文字最适合填入文中哪个位置:北宋初架设浮桥的记载,南宋前期关于采石水战的记载,证明采石一带尚无江心洲。
星光公考 | 2024-07-18 11:53:54

材料:

人们观瞻南京长江大桥,莫不为其雄伟赞叹不已。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宋代曾在南京长江大桥的西南,即今安徽当涂县境采石矶一带,建造过一座跨江大浮桥,也是世界桥梁史上的创举。
采石自古以来是长江的重要渡口。北宋初,江南人樊若冰举进士不中第,钓鱼采石江上,以小舟装载丝绳,测得长江宽度,之后诣阙上书,创议修建浮桥,以攻江南。当时南唐军力居南方割据政权第一,水师颇强,国都金陵城池深固,易守难攻,宋太祖估计战事可能旷日持久,为保障兵力增援和后勤供给,采纳此议,修建浮桥。
长江自西南方向流经采石矶,江面稍窄而水急。①采石矶上游江面宽阔而水缓,近似喇叭形,泥沙沉积,形成现在的江心洲,伸展至采石矶下游。但在宋时,江心洲或尚未出现,或尚未伸展到采石一带。②宋人陈造《采石渡》诗说:“大江碍崇山,突起作湍悍。采石天下险,揭厉谁敢玩。”③据现代水文资料,在枯水期和涨水期,采石一带江水流速为0.96~2.03米/秒,江面宽度为5250~5900米,其中包括江心洲2000米。因历代泥沙淤积,江面逐渐变窄,估计宋代采石矶一带江面,当比现代更宽。④在如此宽阔、风浪险恶的江面上修建大浮桥,即使从现代技术条件看来,也并不简单,在一千余年前的古代,更是不可思议的奇迹。
这种奇迹毕竟出现了。开宝七年(974年)冬天,宋人利用枯水期,在采石矶建成浮桥。《续资治通鉴长编》中说,宋人按照樊若冰的计策,造好几千艘大舰和黄黑龙船,用大舰装载“巨竹絙”,用黄黑龙船在采石矶跨江建成浮桥。南唐君臣听说宋人试图造桥,认为载籍以来,无有此事,宋人儿戏,必造不成。他们对跨江建浮桥缺乏足够估计,铸成大错。
宋军建成浮桥后,沿江东下。南唐出兵,企图焚烧浮梁,并未得手。开宝八年(975年)宋军攻破金陵,南唐后主李煜被迫辞别“凤阁龙楼”,充当降王。采石跨江大浮桥对这次军事胜利,无疑起了很大作用。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浮桥经历了各种气象与水文条件的考验,安然无恙,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代浮桥的构造,或在江河两岸以铁柱、石柱之类系几根牵缆,牵缆上缚船,船上铺板,连接成桥,或以各船下锚矴为主,两岸系牵缆为辅。宋人记载造桥时“以大舰载巨竹絙”,应即浮桥的缆绳。然而在江阔水深的条体下,以粗竹绳系缆,强度毕竟有限,估计各船必须在江底下矴石,方能保证浮桥的牢固。宋时浮桥往往“治铁为琐,辫竹为缆”,使之稳固,采石浮桥应该不会只用竹缆而无铁锁之类的设备。
依据现在采石的江面宽度,我们不妨估计宋代浮桥的长度约6000米上下。依1宋丈约为3.1米计,约合1935宋丈,须用船773~967艘。宋人记载中的“黄黑龙船数千艘”,当是构筑浮桥用的。
这里不妨以南京长江大桥作比较。南京长江大桥江面正桥长1577米,连同两端引桥,铁路桥总长6772米,公路桥总长4589米。采石浮桥估计约在6000米上下,其下所用黄黑龙船,少则七百,多则近千艘,十分壮观。在世界古代史上,建造如此长跨度的大浮桥,无疑是绝无仅有的。这是世界科技史上的一件大事,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才能。

[单选题]

下面这段文字最适合填入文中哪个位置:
北宋初架设浮桥的记载,南宋前期关于采石水战的记载,证明采石一带尚无江心洲。

A . ①处
B . ②处
C . ③处
D . ④处

参考答案: B

参考解析:

①识题型:本题为语句填空题

②析题干:
给定文字通过举例证明采石一带尚无江心洲”,说明填入部分之前应该有观点,该观点主要论述,采石一带尚无江心洲。②句前提到“但在宋时,江心洲或尚未出现,或尚未伸展到采石一带”,可作为举例的观点,所以这段文字应放在②处。

故本题选B。
【2024-国考副省级-056】

会员充值
下载APP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客服电话
1568642867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