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由4个数字(0-9之间的整数)组成的密码,每连续两位都不相同,问任意猜一个符合该规律的数字组合,猜中密码的概率为:
红橙黄绿青蓝紫七个人站成一列,老师让七个人依次报数,根据报出的数字,首先让报到3的倍数的同学站到他前面两个同学之间;然后让报到2的倍数的同学从前向后依次站到身后两名同学的后面;最后让报到4的倍数的同学站到队伍的第一位,紫同学站到队伍的中间形成新的队伍。
由此可以推出:
红和橙中间有两个人
黄和绿中间有两个人
蓝现在是队伍的第七位
青现在是队伍的第五位
上面三个图给出了同一个立体图形的不同侧面,下面四个选项图形中只有一个与该立体图形相同,请把它找出来:【2011江苏A059/江苏B114】
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
我们是否真的对音乐产生了情绪共鸣?这是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但一些理论家却并不这么认为,一个带有争议的观点认为,我们所感知到的不过是反复交替的紧张与放松。这种感受的交替基于我们对下一段旋律的期望是否得到了满足。当下一个音符的走向与我们的预期相吻合时,我们感到愉悦;反之,我们感到懊丧或烦躁不已。
文中“一个带有争议的观点”认为:
我们确实对音乐产生了情绪共鸣
我们没有对音乐产生情绪共鸣
我们对音乐不会产生任何情感反应
我们对音乐产生的主要是满足感
一个没有理想的人将_______地度过一生,一个没有理想的国家将是一盘散沙;一个没有理想的人必定注重眼前的_______,一个没有理想的国家就会变成少数人捞取私利的工具。多年的改革开放已经冲破了旧有意识形态的束缚,人民的认知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现在是重树理想的时候了。
依次填入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浑浑噩噩 功过得失
糊里糊涂 小恩小惠
得过且过 功名利禄
碌碌无为 蝇头小利
根据今天的考古发现,公元前3000年前的苏美尔人就开始酿造啤酒了,对苏美尔人来说,啤酒被称作“kas”,也就是“嘴巴渴望的东西”。在古埃及,啤酒被当作报酬支付给那些建造金字塔的工人们。对古埃及人来说,拥有一座啤酒坊就意味着幸福。古时的人们可能因为啤酒而联系在一起,在那些非自然的聚居地聚集到一起,定居下来,形成城市。到今天,写作《啤酒圣经》的兰迪·穆沙认为,啤酒有助于人们磨去棱角,变得温和。而使得城市更适宜居住,啤酒相当于城市的“社会润滑剂”。饮用啤酒的生活方式,或者说社交方式,从两河流域以及金字塔奇迹开始就嵌入了人类的文明史。
过去半个世纪以来,围绕农业源起的研究,已经诞生了许多发现,也证实了这一假说:农业的开始乃至城市社会或者人类文明的诞生,确实与啤酒有关。
当大约一万年前冰川退去,成片野草出现,首先在“肥沃的新月区”,人类开始发现有些野草可以培育得穗粒更大、淀粉更多、以便食用,就是各种谷物,包括了小麦、大麦和燕麦等。对基因图谱的研究表明,大麦首先在今天的以色列-约旦一带被种植,然后伊拉克的库尔德斯坦、伊朗的西南部,然后逐渐扩散到埃及、摩洛哥,以及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喜马拉雅山区。在这些最初的大麦种植区也发现了最早的啤酒,如苏美尔人石刻的啤酒酿造和饮用场景,埃及金字塔周边的啤酒遗迹。
最关键的,人们为什么要种植谷物?小麦可以做面包,大麦可以酿啤酒,这些似乎是天然的食物来源和加工方式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并且影响着人类文明和生活方式?要知道,直到今天,世界上仍然有许多人对谷物过敏,不得不食用专门“不含麸质”的加工食物。人类的基因并不是天然适合谷物的。
人类学家和脑科学研究者们揭开了这个谜。宾州大学的人类学者SolomonKatz和博物馆学者MaryVoigt在1986年发表了一篇论文《面包与啤酒》,颇有开创性地指出,谷物和牛奶一样都包含一种外啡肽,能够起到镇痛、安抚紧张的作用,而且效果比牛奶所含的外啡肽还强。人们对后者的研究比较多,早就证实喝牛奶对婴儿有减少啼哭的镇静作用,这可以解释晚上临睡前喝一杯牛奶的镇静功效确实存在。只是,传统上牛奶并非成年人的常有饮料,而谷物却能起到相同的作用,这对人类社会的聚居和政治社会的形成可能是至关重要的。
从膳食品种的热量和蛋白质来说,谷物未必是人类的最佳选择。种植谷物还意味着两次收获期之间可能面临饥荒。但是,谷物特有的外啡肽却以大脑奖励的方式改变人的行为方式,让人变得温和而更具社会性。这可以帮助人在那些谷物种植区安顿下来,结成村庄。谷物还以其便于衡量财富的量化特性,即所谓多少石或蒲式耳计算的收获和交易,促进着贸易、分工和财富积累,规模约为一万人的最小城市便在农业开始的同时成为可能。
而大麦,因其外壳自然附有的酶,如同葡萄外皮的酶一样,天然适合发酵,也天然有利于吸附、过滤杂质,从种植的一开始似乎就被利用来酿酒而非食用。大麦发酵为啤酒,进一步强化了谷物的镇静功能和幸福意义,奖励着人类农业种植的选择。
给本文加一个标题,下列最恰当的是:
《啤酒与文明起源》
《面包与啤酒》
《神奇的外啡肽》
《啤酒:幸福的本质》
基尼系数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
收入分配公平程度
城乡发展差距
经济发展水平
居民穷富程度
某种商品第一天原价销售,第二天开始每天的销售价格比上一天下降原价的10%。在最后一天前,每天的销量比上一天提高100%。最后一天的销量与第三天相同。总共6天全部卖完。如果这种商品的成本为原价的60%,问销售这种商品的总利润是总成本的?
不到10%
10-20%之间
20%-30%之间
30%以上
下列判断哪一个最准确?
1996年至2000年间中国国际旅游(外汇)收入逐年增加
1999年港澳台同胞占入境旅游人数的98.41%
1997年中国旅游(外汇)收入世界排名第七
1996年至2000年间到中国的外国人逐年增加
第一个从欧洲到印度的人是:
拿破仑
麦哲伦
达·伽马
迪亚士